5月28日據報道,有關日本茨城縣東海村的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fā)機構加速器實驗機房“J-PARC”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的調查有了最新進展。
據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HighEnergyAcceleratorResearchOrganization,簡稱KEK)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本次事故很有可能是由于調節(jié)質子束輸出裝置的電源出現故障,從而引起異常。
27日,日本原子能規(guī)制委員會暫將這次核泄漏事故等級從國際核事故分級系統(INES)8級中定為倒數第2級的水平1(泄漏)。
截止目前,當時在實驗裝置附近的所有55人都已接受了檢查,受到核輻射的人數上升到33人。
J-PARC系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fā)機構與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共同運營。事故發(fā)生時,KEK正在做基本粒子發(fā)生實驗。據KEK透露,驅動電磁石的電源發(fā)生故障,而電磁石是用來控制加速器的質子束。據稱,部分電源裝置是使用了從其他加速器上拆下來的舊電源,這些電源是上世紀70年代的舊電源。因沒有預算,只好將就使用這些舊電源。
電磁石一旦無法正常工作,就會釋放比通常多很多的質子束。金屬一遇到強烈的質子束,就會高溫蒸發(fā),放射性物質便會飛散到周圍,事故中的研究人員正是吸入了這些飛散開來的放射性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