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太陽能電池仍主打晶硅技術。幾年前,硅太陽能電池板的成本為4美元/瓦。該研究領域的“帶頭大哥”之一、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馬丁?格林教授曾經宣稱,硅太陽能電池板的成本永遠不可能低于1美元/瓦。但現在,他表示:“成本已下降到約50美分/瓦了,而且還有可能降至36美分/瓦。”
美國能源部設置的目標是,到2020年低于1美分/瓦,這一目標不僅僅指太陽能電池板的成本,而是就整個太陽能電池板安裝系統而言。格林認為太陽能產業(yè)有可能提前完成這一目標。屆時,太陽能的直接成本有望降至6美分/千瓦時,比新的天然氣發(fā)電廠的供能成本還低。太陽能的總成本則因包括彌補太陽光的間歇性特征而制造的設施的成本,當然會更高,但精確地高多少取決于電網中有多少太陽能等因素。
硅太陽能產業(yè)的各個機構一直在想方設法削減成本并提高太陽能電池板的能量產出。上世紀90年代,格林的實驗室制造出了一款轉化率創(chuàng)紀錄的太陽能電池,其記錄一直堅挺地保持至今。為了獲得這一轉化記錄,格林不得不使用昂貴的石印技術來制造精細的電線以收集太陽能電池提供的電流。但技術的穩(wěn)步發(fā)展使科學家們現在能用屏幕印刷術制造出精細的電線。最近的研究表明,屏幕印刷術能制造出寬度僅為30微米的電線,與格林電線的寬度差不多,但成本要低很多。
格林表示,這一技術和其他技術聯合,有望使人們能更便宜且更方便地在生產線上復制他的高效率太陽能電池。已有公司研發(fā)出了制造太陽能電池前端金屬觸點的技術,不過,后端電子觸點的設計更困難,但他希望能有公司想出辦法。
無獨有偶,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已在一種新類型的玻璃(由康寧公司制造的超薄高度彎曲玻璃)上制造出了一款柔性太陽能電池。他們制造出的這款薄膜碲化鎘太陽能電池是目前唯一一款可以在大規(guī)模生產上與傳統硅太陽能電池相抗衡的太陽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