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16381輛,已經超過了2012年全年12791輛的產量。不過,相比《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2-2020年)》中提出的"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50萬輛、2020年超過500萬輛"的目標仍相距甚遠。
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緩慢主要受到充電配套設施不到位、技術瓶頸的制約。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累計建成充換電站僅148座,充電樁807個。這樣的充電設施網絡密度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同時在北京等試點城市,多數充電站在通過驗收之后并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設備閑置無人問津的狀況和加油站的熙熙攘攘形成強烈的反差。業(yè)內人士認為,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車數量稀少,同時新能源汽車使用充電樁充電需要有較好的停車條件和專用停車位。另外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還不是很成熟。新能源汽車主要以電動汽車為主,電動汽車中最為核心的電池技術是決定行駛距離的關鍵,以電動車為例,一般鋰電池充一次電,只能行駛一百多公里,不像加一次油可以行駛四五百公里,不能完全滿足用戶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政府高調鼓勵使用高效節(jié)能產品,改變了新能源車推廣模式,這或許能成為新的動力。7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快發(fā)展節(jié)能環(huán)保產業(yè)”,并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包括民間資本積極參與。政府公務用車、公交車要率先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同步完善配套設施。到2015年,使高效節(jié)能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眾所周知汽車尾氣污染是城市pm2.5超標的主要因素,而油價的不斷上漲,從大氣污染防治、經濟性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無疑將成為高效節(jié)能產品中的一支主力軍,將獲得較多政策支持。
業(yè)內人士認為,中國電動車市場應該沿著“先政府、后集團、再私人”的路徑發(fā)展。私人汽車市場遭遇到充電設施、技術疑慮、售后服務等障礙較多,需要等待集團市場達到一定規(guī)模才能開展。國家鼓勵公務用車、公交車中率先推廣新能源汽車,有助于充電設備在地區(qū)完成首輪布局,為今后新能源汽車逐步向集團、向家庭用戶推廣奠定基礎。未來全國多個大中城市推廣電動公交車和出租車,將迅速帶動電池、電機及電控等配套行業(yè)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