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處理器驅動產業(yè)發(fā)展 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

時間:2014-03-0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目前幾乎所有芯片廠商都在做的事,就是將處理器小型化、集成化,這樣的好處在于在設計產品時能夠將處理器所占空間縮減至最小,以便騰出空間讓產品更加輕薄。

不論是平板,還是可穿戴設備,消費類產品的市場永遠都在向輕薄、小型化方向發(fā)展,這是趨勢,也能提供更優(yōu)秀的出行體驗。就好像可穿戴設備目前大多都是以單獨的外部設備出現,如若今后能夠與衣服、襪子、鞋這種你不得不每天都套在身上的物件兒配合,那么其市場將會變換一個模樣。

為何是輕薄、小型化?

科技是為懶人服務的,這其實很容易理解,目前數碼設備還都屬于“身外之物”,平板還需拿在手上,可穿戴也無非是戴在手腕和架在眼睛上,這些對于懶人來說,實在是太累贅了。如果你是一名數碼設備愛好者,佩戴所有設備出街憑空增加了好幾斤的出行重量,這可能是你最不愿意看到的,不過趨勢正是在向我們希望的方向發(fā)展,不論是技術還是產品。

目前幾乎所有芯片廠商都在做的事,就是將處理器小型化、集成化,這樣的好處在于在設計產品時能夠將處理器所占空間縮減至最小,以便騰出空間讓產品更加輕薄。

輕薄、小型化還有什么問題?

雖然輕薄、小型化是個趨勢,但是權衡目前的技術水平、生產工藝、生產成本、功耗和售價,我們還是能發(fā)現不少問題。產品設備越小導致技術水平所需越高,生產工藝很可能就跟不上技術,導致成品率下降,而較高的原料成本和低成品率就意味著生產成本提高,隨之而來就是售價的提升。這可是跟消費者息息相關的,記得筆者曾經與Intel內部人員交流,他們的技術儲備早已領先于市場,目前實驗室中已經能夠實現制造4nm工藝的處理器,但是這只是實驗室出來的結果。

Intel每年過百億美元的研發(fā)經費不是白給的,但是如果現在就推出4nm產品,那么面臨很可能是極低成品率帶來的極高售價,其帶來性能上的提升與功耗的下降根本無從平衡市場天平,可想而知,有價無市是必然的后果。

還有就是電池的瓶頸,目前容價比最為合理的電池解決方案是里使用鋰聚合物電池,其優(yōu)勢在于電量穩(wěn)定,容量較高,體積和形狀幾乎是可以自定義的,這也就能夠適配更多的平板、手機、可穿戴設備的產品設計。但是較為遺憾的是,鋰聚合物電池的容量是根據電池體積大小決定的,這正好與目前輕薄小型化的設計有悖。如今鋰聚合電池的容量幾乎已經被壓榨到極致,想要更好的續(xù)航體驗很有可能需要其他類型的技術突破才能達到。

當然,電池技術的突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近年來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發(fā)展速度過于迅猛,以致于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其它領域的發(fā)展速度也應該跟上來。但事實并非如此,尤其在電池領域,成本降低和技術突破的速度都是相對較慢的。電池的發(fā)展并不遵循摩爾定律,指望電池容量每18個月翻一倍是不現實的。

移動處理器的未來

1.64位,這算是被蘋果逼出來的大招,去年蘋果出了5S、Air、mini2,這三款使用64位移動處理器的產品嚇尿了對手,所以今年MWC2014上,聯(lián)發(fā)科發(fā)布64位移動處理器MT6732、MT6752,Marvell發(fā)布了64位移動處理器PXA1928,三星也打算在今年發(fā)布Exynos系列64位移動處理器,其他處理器生產廠商也有不同型號的64位產品推出或將要推出,可見今年可以說是64位移動處理器的爆發(fā)元年,而幾年以后,可以預見搭載64位移動處理器的產品肯定是隨處可見,就像桌面平臺一樣,32位處理器慢慢會被市場淘汰。

2.低功耗,在電池瓶頸沒有解決之前,最有效增長續(xù)航的辦法只有一個(別提使用省電軟件和充電寶0.0),那就是降低設備內部元器件的功耗。英特爾已經宣布將在今年年底發(fā)布搭載最新CherryTrail架構處理器的平板電腦,“CherryTrail”處理器芯片將采用14納米工藝制造,比目前采用22納米工藝制造的“BayTrail”處理器芯片處理器速度更快也更節(jié)能。

3.集成化,光是處理器小型化是不夠的,其他的元器件體積過大也會影響產品的體積,所以SoC是必行之路。如果說一個2mmx2mm大小的處理器芯片,其中集成了全模式調制解調器、原生自帶802.11acWi-Fi網絡、藍牙4.0、FM射頻、NFC近場通信、混合GPS定位、音頻編碼器、電源管理、加速度傳感器、地磁傳感器、環(huán)境傳感器、eMMC/SSD主控和驅動,如此一來在設計上能能夠擁有最大的施展空間來將產品做到輕薄。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yè)以太網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