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預算40億日元研發(fā)3D打印 欲超越中美獨領風騷

時間:2014-04-0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目前,國內也已經已有3D打印扶持政策出臺,其中3D打印項目已經于2013年進入863計劃,研究應用方向包括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復雜零部件模型制造等領域,研究資金4000萬元。而北京市2014年新出臺的3D打印扶持政策力度更大,投資總額預計達到15億元規(guī)模。

3D打印技術在中國興起于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美國、日本雖然提出這個概念已近十年,但是真正成規(guī)模的研發(fā)才剛剛起步,相關的探索就一直沒有中斷

3D打印也叫增材制造技術或激光快速成型(LRP),原理是將計算機設計出的三維模型分解成若干層平面切片,然后把打印材料按切片圖形逐層疊加,最終堆積成完整的物體。主要技術種類:立體光刻(SLA)、選擇性激光燒結(SLS)、激光熔覆成形(LCF)等。3D打印優(yōu)勢包括可降低約50%制造費用,縮短加工周期70%,復雜制造并實現設計制造一體化。目前主要應用于產品設計、快速模具制造、鑄造、醫(yī)學等領域,其中消費電子、汽車、醫(yī)療分別占20.3%、19.5%和15.1%。目前國內3D打印在材料、設備和應用上仍有難題,成本較高,多用于實驗,規(guī)模化應用尚需時日。我們測算國內3D打印市場規(guī)模上萬億元。

有人說,3D打印的價值開始顯現在想象力馳騁的各個領域,3D打印正讓“天馬行空”轉變?yōu)?ldquo;腳踏實地”的可能,人們利用3D打印為自己所在的領域貼上了個性化的標簽。人們紛紛展示了如何3D打印馬鈴薯、巧克力、小鎮(zhèn)模型,甚至擴展到用3D打印汽車和飛機。

3D打印行業(yè)的發(fā)展猶如其定義本身,始終凸顯著“創(chuàng)新突破”這一關鍵特質。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3D打印機問世,更使得3D打印可以應用到幾乎任何行業(yè),除了較為普遍的制造業(yè)如模具制造、工業(yè)生產、醫(yī)療、軍事、汽車、建筑等行業(yè)外,如今也涉及了更高端精尖的技術,如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納米技術、克隆技術、食品加工、3D電影及動漫等行業(yè),更幫助各行業(yè)解決了很多難題,比如修復人體或動物的器官及組織,為博物館復制珍稀文物,為愛好者打印專屬的概念飛機或樂器等。

據報道,美國3D打印機生產企業(yè)已經在競爭中領先,但設在日本的一個聯盟正尋找機會反擊,或許只要一兩年時間就可初見成效。日本的這一聯盟包括多家大學、以及松下(Panasonic)、日產(Nissan)和川崎重工(Kawasaki)等在內的27家公司,此外還有日本政府。該聯盟不打算生產五顏六色的雕像等小玩意兒,而計劃使用鈦元素制造精巧復雜的部件,如飛機零部件和藥用的人造關節(jié)。

日本政府在2014財年預算中將劃撥40億日元,用于3D打印國家項目。項目內容包括工業(yè)3D打印機技術開發(fā)、精密3D成型系統(tǒng)技術開發(fā)等方面。要求聯盟的每個成員每年分別為該研究項目投資50萬日元。聯盟將集中精力研發(fā)高科技,使用“熔融金屬粉末”生產3D打印零部件,還計劃在2015年開發(fā)出原型機,并生產出一些三D打印機以供銷售。而很明顯生產醫(yī)療設備和航空設備的3D打印機還需要四年才能夠研發(fā)成功。

預算計劃中,“新一代工業(yè)3D打印機技術開發(fā)”以可成型金屬材料的3D打印機為對象,資助上限為32億日元;“超精密3D成型系統(tǒng)技術開發(fā)”以成型鑄造模型的3D打印機為對象,資助上限為5.5億日元;“新一代3D測量的評價基礎技術開發(fā)”資助上限為2.5億日元。

一位業(yè)內人士表示,增材制造技術已經逐步可以應用在航空航天、核電零部件制造、醫(yī)療等多個領域,包括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地區(qū)推進3D打印技術目的也在于同期提高其他行業(yè)制造能力。以日本此次項目分析,包括金屬零部件直接制造及模具制造仍是3D打印工業(yè)應用的最重要形式。

目前,國內也已經已有3D打印扶持政策出臺,其中3D打印項目已經于2013年進入863計劃,研究應用方向包括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復雜零部件模型制造等領域,研究資金4000萬元。而北京市2014年新出臺的3D打印扶持政策力度更大,投資總額預計達到15億元規(guī)模。

此前,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yè)聯盟執(zhí)行理事長羅軍透露,科技部和工信部等部門正在進行相關方面的調研,2014年底預計將有3D打印產業(yè)的扶持政策出臺。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也曾表示,增材制造相關建議報告已經提交高層,其中著重強調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

更多資訊請關注印刷包裝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