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寫論文背后的思考

時間:2014-04-16

來源:網(wǎng)絡轉載

導語:2010年,拉貝虛擬了一個叫做IkeAntkare的機器人作者,制造了102篇虛假論文來測試這些論文是否會被“谷歌學術”收錄。

在過去的幾年里,120多篇由計算機(機器人)自動生成的“論文”被提交給學術出版機構并得以發(fā)表。不久前,這些虛構的論文被一名法國計算機科學家檢測出來,發(fā)現(xiàn)它們幾乎全部來自中國。

鑒定這120多篇論文是機器人寫出來的人,是法國約瑟夫·傅立葉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西里爾·拉貝,他的研究課題之一便是學術論文鑒別。目前這些由機器人寫出來的論文,被學術界異口同聲地斷定為學術造假或學術不端,因為這樣的論文有一個明顯的標志——盡管其格式規(guī)范、圖文并茂,但這樣的論文只不過是詞匯和句子的無意義組合。

不過,如果換一種角度來看待機器人寫論文,似乎在未來,機器人寫的論文也有可能被學術界承認,其標志就是,這樣的論文只要不是胡說和毫無意義,而是有意義,就完全可能從造假過渡到真實的學術論文,并被承認。提出這個觀點并非是為現(xiàn)階段的機器人論文造假辯護,而是根據(jù)人類智力和計算機發(fā)展所能預測的一種可能。這種可能首先就要從人工智能的鼻祖圖靈,和現(xiàn)在的一些研究人員談起,比如揭露機器人論文造假的拉貝。

拉貝本身就是一位機器人論文的制造者,其初衷是好玩。2010年,拉貝虛擬了一個叫做IkeAntkare的機器人作者,制造了102篇虛假論文來測試這些論文是否會被“谷歌學術”收錄。結果這位機器人成功了,甚至IkeAntkare還成為世界上第21位被引用次數(shù)最高的“科學家”。

拉貝創(chuàng)造IkeAntkare的動機是好玩或惡作劇,但他并非首創(chuàng)者,其創(chuàng)意還要追溯到圖靈。1950年10月,圖靈發(fā)表了題為《機器能思考嗎?》的論文,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預測人工智能將有一天會得到人類的認可,并且與人類的智能并駕齊驅。他在后來還設計了一個稱為“圖靈試驗”的游戲,即把一個人與一臺計算機分別隔離在不同的房間,由人來對計算機提問(事先提問者并不知道受測者是人還是計算機)。如果提問者分不清回答者是人還是機器,就證明計算機已具備人的智能。也就是說,人機對話是可能的。

在后來的歲月中,很少有計算機通過人的提問,或很少有計算機被人混淆為人。但是,有個別試驗卻印證了圖靈試驗。1993年,美國波士頓計算機博物館舉行的一場圖靈試驗讓人們震驚不已。主辦方找了幾個人作為測試者,把他們分別單獨關進房間,讓他們與其他房間的計算機或人進行交談。測試結束后,一臺名為“PC理療三號”的計算機被一位測試者認為是一名真人,而另有兩名測試者把一名真人誤認為計算機。于是,人們認定,圖靈試驗得到某種程度的證實,人工(計算機)的智能可以達到人的智能。

顯然,拉貝的機器人寫的論文和中國120多篇由機器人寫的論文還處于低層次階段,因為,它們只能欺騙計算機論文識別軟件,如“谷歌學術”,還達不到騙過真人的境界。也因此,這樣的機器人寫的論文與波士頓計算機博物館進行的圖靈試驗還差得遠,因為后者騙過了真人。

如果有一天,由真人組成的論文評委都不能鑒定出某篇或某些論文,是由機器人寫的還是人寫的,而且對機器人寫的論文評判為“視角獨特、論證充分、立意獨到,結論可靠”大加贊譽之時,這樣的論文會不會被承認呢?

換句話說,當擁有人工智能機器被設計出在論文寫作上,并非真的是要騙人或逗人玩,而是真的與人寫的論文并駕齊驅,甚至超過人,而且會提出一般人的思維所想不到的點子、創(chuàng)意和結論之時,這樣的論文能被接受嗎?也許,這個問題太超前,但是,圖靈試驗的提出早就預測了有這么一天,人工智能真有可能趕上并超越人的智能,對此,人類是排斥,還是接受?

實際上,如果真有這一天,這樣的論文只要有意義、有觀點、有證據(jù),而且在實踐中可以實施和操作,就不僅應當被接受,而且要視為是一種劃時代的創(chuàng)新,因為這還是證明了人的智能更高超。不過,由此也提出另一個問題,人類社會應用什么樣的規(guī)矩和標準來規(guī)范這樣的論文,以及如何制定規(guī)則來控制計算機形式和其他形式的人工智能。是繼續(xù)遵循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還是增添新規(guī)則,甚至重新制定機器人定律?

中傳動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ǎng)(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違反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wǎng)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