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工業(yè)植入“智慧大腦” 無錫物聯網應用漸入佳境

時間:2014-04-1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談到物聯網應用帶來的變化,無錫第一棉紡織廠總經理周曄珺舉例,過去產品監(jiān)測是在生產后靠人工抽檢,該廠每天產紗線80噸左右,工作量可想而知。

“最早以前,我們棉紡廠每萬錠需要300個工人。自4年前探索在生產管理中移植物聯網技術以來,如今萬錠只需要25人,比國內使用最先進全自動化生產線的廠家少了一半用工。”16日,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車間內,總經理周曄珺十分興奮,她身后數百臺紡紗機前空無一人,留出了一條條長長的走廊,但機器的轟鳴聲會告訴你,這是一個正在運行的龐然大物。

“現在,我們形象地稱無錫第一棉紡織廠是建在傳感網上的紡織企業(yè)”,當日,在此間舉行的中外媒體物聯網集中采訪活動上,無錫市經信委官員如是稱。

幾年前,大多數無錫人或許未曾料到公交車像私家車一樣方便、在外時用手機操作家中電器,但這一切正在發(fā)生。據無錫經信委統(tǒng)計,截至2013年底,無錫全市物聯網相關產業(yè)規(guī)模超1400億元,連續(xù)三年增速超30%。

談到物聯網應用帶來的變化,無錫第一棉紡織廠總經理周曄珺舉例,過去產品監(jiān)測是在生產后靠人工抽檢,該廠每天產紗線80噸左右,工作量可想而知。如今,28套信息系統(tǒng)組成的傳感網不光能夠實時監(jiān)控產品質量,還覆蓋了安全、能耗等多個領域。

周曄珺介紹,近幾年勞動力資源緊缺、各項成本攀升的國內環(huán)境,該廠依靠大量采用傳感網技術,實現了集約增長,質量提升、成本下降,每年僅電費就節(jié)省近800萬元。

近兩年,在政府扶持或企業(yè)自主嘗試的大量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探索下,無錫物聯網正逐步進入市場化模式。該市經信委官員表示,一個良好的信號是,有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產業(yè)因發(fā)展需要,開始主動嫁接物聯網技術,新舊產業(yè)交融互補活力四射。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yè)以太網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