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術引領安全駕駛,用創(chuàng)新開啟汽車未來

時間:2015-07-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此外,由于各國汽車安全標準的不斷提高,導致ADAS近年來呈快速發(fā)展趨勢。據PRWeb公司的最新數據預測,全球ADAS市場在2012-2016年期間將保持22.59%的復合增長率。

隨著國內交通建設的加速發(fā)展以及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得國內越來越多的家庭都產生極高的意向購入一輛乃至多輛私家車,同時購車消費者的平均年齡也趨于低齡化,而這些年輕的車主往往由于沒有太多的實際經驗而導致事故頻發(fā),不僅影響交通順暢,甚至還會給駕駛者帶來生命危險。因此,如何提升汽車的安全性則成為眾多汽車和上游設備廠商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主動安全技術先進駕駛輔助系統(tǒng)(ADAS)也便應運而生,并博得來自汽車產業(yè)鏈上各個廠商的青睞,特別是為ADAS提供核心技術支持的IC模擬廠商更是對此給予高度重視。

此外,由于各國汽車安全標準的不斷提高,導致ADAS近年來呈快速發(fā)展趨勢。據PRWeb公司的最新數據預測,全球ADAS市場在2012-2016年期間將保持22.59%的復合增長率。預計今年,ADAS系統(tǒng)的市場價值將高達62.1億美元。由此看出,ADAS的技術發(fā)展趨勢和市場前景十分明朗。來自全球領先的高性能信號處理解決方案供應商ADI公司的汽車電子事業(yè)部大中華區(qū)市場經理許智斌先生同樣十分看好ADAS技術的發(fā)展前景,他表示“根據現(xiàn)在諸多第三方公司的調研報告,安全類汽車半導體部件的增長速度在汽車電子中位于前列,這促使ADAS系統(tǒng)不斷向前發(fā)展以迎合廣大消費者對汽車自身的安全性的要求的不斷提高,因為ADAS技術可以在較早的階段就可以預測到潛在的危險,全球各個地區(qū)的法律法規(guī)或者新車評估標準也更加注重汽車預測性安全設備的裝載。”

目前看來,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的汽車電子主動安全技術主要有自動防抱死剎車系統(tǒng)(ABS)、電子剎車輔助系統(tǒng)(EBA)、電子制動力分配裝置(EBD)、驅動防滑系統(tǒng)(ASR)、電子穩(wěn)定控制(ESC)、防翻滾以及翻滾檢測(Rollover/RollStability)、自適應巡航控制裝置(ACC)以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ADAS)等。這其中ADAS的主要職責是在危急情況下進行系統(tǒng)預警,然而車輛被動安全系統(tǒng)與主動安全ADAS都是相互獨立的,因此如何將二者融合一直是各個車廠,零部件供應商,和汽車芯片廠商探索的領域。許智斌先生對此這樣表示,ADI可以利用ADAS信號盡早給被動安全設備提供預警。同樣作為全球領先的碰撞感應MEMs芯片供應商,ADI可以把ADAS信號傳輸給氣囊系統(tǒng),在很可能要發(fā)生碰撞的情況下,降低氣囊爆炸的閾值,以在碰撞發(fā)生的早期就可以盡最大限度地保護駕駛員和乘客。也可以把ADAS信號傳輸給安全帶系統(tǒng),在碰撞前就進行安全帶預張緊等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汽車的安全性。

ADI公司憑借杰出的技術研發(fā)實力為廣大客戶提供豐富的產品選擇和完整的解決方案,許智斌先生介紹道,在被動安全領域和預測安全領域,ADI至今已經交付了超過5億個MEMS傳感器,擁有近20年的碰撞傳感器設計經驗以及相關知識積累和技術。新一代的用于氣囊加速度傳感器ADXL185、ADXL189、ADXL188、ADXL288和用于ESC和Rollover/Rollstability的角速度傳感器ADXRS800的內部集成了眾多的系統(tǒng)功能,比如自測、信號帶寬設定、門限觸發(fā)、對振動的優(yōu)良抵御性等等。

同樣在主動安全領域,ADI會提供基于視覺的智能輔助駕駛方案,這一方案采用了DSP、視頻轉換器、視頻放大器等芯片。而ADI于2012年發(fā)布的新一代雙核、1GHz處理能力的BlackfinBF60x系列DSP,可同時運行5個前視視覺功能:車道偏離報警、自動大燈、交通標識識別、行人檢測、前方碰撞預警。另外,ADI提供24GHz以及77GHz雷達ADAS信號鏈上的絕大多數產品,而且相關的產品已經被大量應用在量產車型上。在視覺和雷達ADAS上,ADI的關注點是和安全相關的應用,長處是長期以來實戰(zhàn)積累的豐富產品和應用經驗,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強大的設計支持資源。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