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機器換人”對標國際水準

時間:2015-10-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現在廣東省機器換人的步伐已走在全國前列,但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廣東現在生產機器人和生產機器人零部件的企業(yè)已不少,但關鍵的技術還是靠引進,這是全省智能制造方面的短板。

當前,伴隨著“中國制造2025”機遇,珠三角的“機器人”制造企業(yè)“忽如一夜春風來”,大大小小的智能裝備如同“大珠小珠”紛紛落入珠三角各大工廠的“玉盤”中。

面對“德國工業(yè)4.0”、日本的《機器人新戰(zhàn)略》和“美國工業(yè)互聯網”,珠三角地區(qū)如何把握“中國制造2025”機遇,在全球智能裝備制造業(yè)中實現彎道超車?在日前由新華社廣東分社聯合參考消息報社主辦的“珠三角‘機器換人’與中國智造的未來專題會議”上,來自珠三角10多個地市約150名代表共同探討了中國“機器換人”的機遇和挑戰(zhàn),并交流了珠三角“機器換人”生動實踐,還對廣東未來創(chuàng)建制造業(yè)強省的目標建言獻策。

現狀

關鍵技術還是靠引進

會上,廣東省副省長劉志庚一語道破當前廣東制造業(yè)轉型中遭遇到“大而不強”、“關鍵技術依賴進口”的短板。“現在廣東省機器換人的步伐已走在全國前列,但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廣東現在生產機器人和生產機器人零部件的企業(yè)已不少,但關鍵的技術還是靠引進,這是全省智能制造方面的短板。”

劉志庚道破的是“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在廣東實踐中遭遇的挑戰(zhàn)。事實上,早在2010年中國就已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制造業(yè)大國,并在2014年成為全球工業(yè)機器人最大的需求市場。然而,業(yè)內人士指出,在機器人手臂已經出現在全球舞臺30多年后的今天,中國的機器人萬名工人占有率卻未達到日、韓等國的1/10,國產機器人占國內市場比重還不到三成。作為中國制造大省和全球重要制造業(yè)基地的廣東,轉型的陣痛讓與會的嘉賓尤為關注。

“數據顯示,國際上機器人替代率約為5%,而中國只有約0.2%。我國每萬名產業(yè)工人擁有的工業(yè)機器人數量遠低于發(fā)達國家,而在自主品牌上的差距更大。”參考消息報社副總編輯湯華在會上表示。湯華的一番話觸動了會上的一些企業(yè)家緊繃的心弦:面對全球企業(yè)在中國智能制造的布局已基本完成的現狀,2015年高速增長的國內的機器人企業(yè)面臨的是國際市場標準的檢驗。

“我們要有中國500強的自主品牌,但珠三角的企業(yè)如果還依賴于外國的技術,我們只能是大而不強,我們怎么‘走出去’?”珠海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會上問道。

近期,廣東出臺的《廣東省智能制造發(fā)展規(guī)劃(2015-2025)》文件明確,到2025年,廣東要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制造產業(yè)集聚區(qū)。在這場對標國際水準的競爭打響前,美、德、日等國憑借其技術積累,早已讓其智能裝備“飛入尋常珠三角”,董明珠對此不無遺憾,“格力的數控機床是進口德國的,我曾想支持國產品牌的,曾去探訪我國數控機床方面最好的企業(yè),但他們滿足不了我們對精度的要求。”

國產智能裝備在精度有待提高成為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最近我們花了3個月測了20多種彈簧,但沒有一家國內的公司滿足我們的精度標準,最后我們只能選擇一家日本企業(yè)。”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yè)基地公司總經理石金博無奈地表示。

靠“砸錢”買外國的技術和裝備能在全球智能制造競爭中獲得主動權?會上,來自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的何敏佳給出否定的答案。“日本發(fā)那科的數控機床在國內‘囂張’了多年。十年前,我們買外國的數控機床,以什么價格買、怎么買等都沒有談判權,維修費高得離譜。如今日本還在憑借其幾乎全廠無人、連續(xù)24小時生產的‘魔鬼工廠’,生產出鉆攻機等產品賣到東莞。”

應對

加強技術創(chuàng)新

一位業(yè)內人士在會上對記者表示,目前中國機器人產業(yè)未來30年內30萬億元的超大市場容量和中央頂層設計的“中國制造2025”戰(zhàn)略,一度讓珠三角眾多的中小機器人制造企業(yè)趨之若鶩,但一些小的機器人企業(yè)缺乏自己的核心技術,靠引進外國技術來進行組裝,并依賴政府補貼來生存,他們生產出來的機器人在價格成本上相比外國的并不具有競爭力。

“我們廣東在(智能制造關鍵技術)這一塊要加快努力,把短板補上,我們才有主動權。所以,下一步我們的主攻方向,是要把從國外引進的、價值最高的這一塊補上,這才是根本。”劉志庚在論壇上針對廣東智能制造發(fā)展中的短板開出了“藥方”。“加強關鍵技術自主創(chuàng)新”成為在場官員和企業(yè)家們的共同心聲。

“佛山市目前已使用工業(yè)機器人4000臺套,佛山企業(yè)對機器人的需求正每年增長30%-40%,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我們在大力發(fā)展工業(yè)機器人的同時,也加強了核心技術攻關,對佛山市十大支柱產業(yè),我們選取了107家企業(yè)安排專向資金扶持。我們將用三年時間重點培育這批企業(yè),著力解決創(chuàng)新基礎薄弱、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等問題。”佛山市經信局一位負責人在會上表示,他認為企業(yè)自主技術創(chuàng)新是企業(yè)生存的關鍵。對此,董明珠持贊同觀點,她在會上呼吁各位企業(yè)家成立國內機器人企業(yè)聯盟,抱團應對外國競爭。

面對國際競爭,加強技術創(chuàng)新的同時,加強學習才能知己知彼取得先機,這也成為與會嘉賓熱議的應對舉措之一。

“30年前我們用非常破舊的機床,能制造非常精密的航天儀器。現在的機械水平都比當初好了幾十倍,為什么還會遇到精度的偏差?這或許與我們是否嚴謹有關。我們太依賴于機床。面對國際競爭,我們需要知道國外好在哪里?”石金博表示。

前景

“機器換人”帶來“產業(yè)春天”

2015年“智能制造”政策東風勁吹之時,廣東大小工廠中成千上萬機械臂,正揮舞出珠三角搶占新一輪制造業(yè)高地的雄心。“春江水暖鴨先知”,與會嘉賓們紛紛描繪出“機器換人”后給他們帶來的“產業(yè)春天”。

在江門,產值規(guī)模超200億元的摩托車產業(yè)是支撐江門經濟發(fā)展的支柱產業(yè)之一,江門正努力實現“機器人”在摩托車生產中的應用。“江門將‘機器換人’放在大力推進珠江西岸先進制造業(yè)產業(yè)帶建設的框架下進行。近年來,江門‘機器換人’戰(zhàn)略主要應用于摩托車制造等行業(yè)中打磨拋光、自動化焊接和自動沖壓等工序上。其中,江門在摩托車自動化焊接機器人應用上已取得突破,實現摩托車車架自動化焊接覆蓋率100%。”江門市經信局一位負責人在會上表示。

“‘中國制造2025’的頂層設計將在未來一年進一步鋪開,我們預計國家未來將出臺更多的補貼,這是我們中小制造業(yè)企業(yè)需要的。我們要趁著這波政策紅利開始釋放前,在機器人制造細分市場上專注做好AGV小車及餐飲機器人產品,分一杯羹。”與會的深圳市歐凱機器人有限公司朱方華對記者說。

記者從當天的專題會上還了解到,通過“機器換人”,珠三角一些地區(qū)如東莞的“用工荒”已得到緩解,數據顯示,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底,東莞受理“機器換人”項目530個,全部投產后將減少用工約3.6萬人。未來,這個用人市場是否會被扭曲?東莞的企業(yè)代表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對于我們做機器人的企業(yè)來講,我們有一個情結,就是構造機器人行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來解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問題。我們會了解客戶的需求,為人類服務,這樣社會和市場才更健康。”石金博表示。

佛山的企業(yè)家認為,智能制造須對接“互聯網+”才會發(fā)揮出更大的威力。“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的AGV小車,通過后臺互聯網聯成系統(tǒng),管理員能實時看到它們通過磁引導自動在車間開門、上電梯、將物料上架并自動避障等實時狀況。這些AGV小車帶來驚人的效率,它們一輛一次能拖動54臺洗衣機,是工人的三倍,放的位置也很準。你想想,京東負責倉儲的員工有將近三四萬人,雙‘十一’一天配送數百萬的包裹,如果用廣東企業(yè)生產的AGV小車實現智能物流,將是多大的變革?”。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yè)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