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工智能最明顯的標志是什么?

時間:2016-01-07

來源:網(wǎng)絡轉載

導語:目前美國的GDP排名全世界第一,未來是誰充滿變數(shù)。孫正義曾表示,光軟銀一家就有3000萬機器人,一個機器人可以24小時不休息,可以抵3個普通人,而現(xiàn)在成本是900元,未來可能會更低,而中國的勞動力工資是3000~4000元。

目前美國的GDP排名全世界第一,未來是誰充滿變數(shù)。孫正義曾表示,光軟銀一家就有3000萬機器人,一個機器人可以24小時不休息,可以抵3個普通人,而現(xiàn)在成本是900元,未來可能會更低,而中國的勞動力工資是3000~4000元。所以孫正義得出的結論是,未來哪個國家機器人數(shù)量多,質量高,哪個國家的GDP就是全球第一。

每年在拉斯維加斯召開的消費類電子展是下一個產業(yè)風口的標志,而2015年70%左右的場地被機器人給壟斷了,這樣的會場如果沒有機器人端茶倒水大家都覺得OUT了。

近日,在2016正和島新年論壇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向記者描繪了未來人工智能的社會場景。未來,人工智能會大規(guī)模替代人類的現(xiàn)有的各種各樣勞動力。“人工智能不僅僅是認知,而是具備了邏輯、推理和學習能力,是人類區(qū)別動物最根本的能力。它的能力是我們預先不了解的,甚至超出你預期的。人工智能未來替代的絕不是簡單的工作,而是越來越多復雜的工作。”。華為公司顧問田濤透露,從一些專家預測來看,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未來60%的傳統(tǒng)職業(yè)將消失。

正和島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架構師劉東華看來,當前正是商業(yè)界的寒冬,資本收縮,企業(yè)利潤下滑,人工智能或許能給企業(yè)未來轉型升級帶來出路。

人工智能處大爆發(fā)前夜

“不光是中國,在全球范圍內,未來5~10年我們企業(yè)最大的機遇,也是很大的坎兒之一,就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到來。”劉慶峰表示。

劉慶峰認為,從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上到今天,人工智能(AI)的概念正好60周年。這么多年來,中國絕大部分企業(yè)都沒有融入到全球人工智能的主流圈子,但是現(xiàn)在有了一個好的機遇,前端和后臺的技術基礎已經初步具備,所以人工智能正處在大規(guī)模爆發(fā)的前夜。

各個領域大師們怎么看這個產業(yè)呢?凱文凱利在他的新書《必然》里面明確提出:“未來你問我最重要的技術是什么?我會說是人工智能,而且未來會像電一樣重要。”科學家霍金預見“人工智能可能在接下來100年之內將人類取而代之”。軟銀投資的孫正義也提出了一個孫正義公式——“未來決定GDP排名的不是人口數(shù),而是機器人的數(shù)量和智能化程度。”

哪些工作被取代?

人工智能帶來的一個最直觀的挑戰(zhàn)就是未來人工智能會大規(guī)模替代人類的現(xiàn)有的各種各樣勞動力。

“現(xiàn)在機器感知能力越來越強,人眼可以看到可見光,但機器能看到紅外線,人類能聽到50~20000赫茲聲音,但是機器能夠聽到超聲波,所以機器已經在越來越多領域超過人工。”劉慶峰感嘆。

根據(jù)最新預測,2018年將有300萬人給機器匯報工作,而機器替代的工作不僅僅是簡單的工作,比如說文檔管理員,藥劑師等等,即便是對于CEO這樣的崗位都有20%以上的工作可以被機器替代掉。

為了更直觀描繪那些將被替代的傳統(tǒng)行業(yè),劉慶峰舉了個例子:“在前兩天舉行的科大訊飛年度大會上,我們做了一個小嘗試,在北京找了業(yè)內有名的三家速錄公司的5個速錄員和機器人PK。結果是前面1000個字統(tǒng)計結果,機器人的正確率是99.29%,而五個速記員最高的只有80.4%,最低的是67%。我們當時設了一個機制,得第一的速錄員可以得5000塊錢獎金,如果超過了機器人就會得到10萬,并且整個過程都有公證員做公證。這就說明在人工智能領域在快速內容上面機器已經超過人工。”

華為公司顧問田濤也表示,有專家預測,未來至少在10~15年,今天的很多傳統(tǒng)職業(yè)都會消失掉,甚至有數(shù)據(jù)說將達到60%,比如說演員、保姆等職業(yè)。

對于人工智能取代人工的浪潮,三全集團董事長陳澤民認為已經到來:“拿三全來說,它以前是個傳統(tǒng)的制造業(yè),手工包湯圓和包水餃,20000多名職工?,F(xiàn)在再去看一看,每天3500噸的湯圓、水餃全是機器人做出來的。以前湯圓是一個一個地做,后來四個四個下,跟下雨一樣,一天就是400噸。幾萬噸的冷庫,一個人都沒有,無人駕駛的運貨車走來走去,全部都是電腦操作。”

“很可能10年之后、20年之后,或者更晚一些時間,人類社會中70%左右的人可能從一生下來到死亡,是終身沒有工作機會的。”田濤表示。

中傳動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ǎng)(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違反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wǎng)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