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后,傳統(tǒng)汽車的市場經歷了最大的變化是市場增速從20%回落到個位數。中國汽車消費負外部性體現在能源安全,交通擁堵以及環(huán)境污染,目前政策驅動使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提升。
5月25日,在由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主辦和EV世紀承辦的“2016中國車商新能源汽車高峰論壇”上北京雁棲湖2016中國車商新能源汽車高峰論壇上,中信證券汽車行業(yè)首席分析師許英博表示,智能電動車(SmartEv)將是未來汽車的發(fā)展方向,而新能源汽車是智能車的最好載體。
當前我國智能電動車占據汽車總量2%,許英博預計,到2030年傳統(tǒng)車企和科技企業(yè)的智能電動車(SmartEv)將占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而新創(chuàng)公司將占據20%。“任何激進的預測,在科技發(fā)展面前都是比較保守的。”她補充道。
然而,牌照是一線城市中最主要的新能源市場催化劑,而且地方補貼依然強勁,粗放的補貼模式在未來也會進一步精細化。盡管消費者對于補貼下降會產生擔心,但是新能源汽車的催化并非只來源于補貼,這其中還包括消費者的自由選擇。以售價35000美金的特斯拉model3為例,盡管2018年才能交付第一批車主,其訂單已超過40萬。
“由于電池采購降低了造車門檻,新創(chuàng)公司將會以兩種方式進入新能源市場,第一種是以一級供應商的方式進入市場;另外一種類似前途汽車的模式,以汽車制造公司身份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許英博稱。
當前,由于新能源電池成本過高,導致汽車售價較高,許英博預測,這種情況會在未來5年內得到改善,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成本將會出現超過50%的下降。
“電池成本將從目前1800-2000元/kWh下降至2020年的低于1000元/kWh,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到60萬輛,同比增長58%。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到150萬輛,2025年進一步增加至450萬輛。”徐英博說。
許英博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未來將存在幾個并存的局面:在制造領域,傳統(tǒng)汽車公司和創(chuàng)新科技公司并存;流通體系將是原有銷售網絡和新建銷售網絡并存;流通方式將是線下4S店、線下綜合店和電商并存。同時,產業(yè)鏈的盈利格局將會重構,傳統(tǒng)車依靠維修保養(yǎng)盈利,而新能源車必須轉向銷售盈利。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