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科技提速,國產工業(yè)機器人的時間窗口還剩多少?

時間:2016-11-2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沒有任何優(yōu)勢的情況下,國產機器人要打贏這場戰(zhàn),必須有人去真正投入做研發(fā)、有集成商愿意加盟支持國產機器人,更需要有政策上的扶持。

國產機器人在最近幾年都是國內投資的熱點,也是各地政府政策與資金支持的重要產業(yè)。不少地方政府都出臺了優(yōu)惠的政策,例如機器人產業(yè)園可以免費用地,再加上資金補貼,每臺甚至可以拿到20%的補貼。

一位知名機器人集成商的高管表示,即使是國產機器人在性能和可靠性可以做到與國外機器人完成一樣,價格也至少要低兩成以上,客戶才可能考慮采用。事實上,國產機器人的可靠性現在依然是最大的行業(yè)挑戰(zhàn),與國外ABB、KUGA或是日本松下、川崎等品牌機器人相比,大多數國產機器人在可靠性上都沒有優(yōu)勢?!叭绻麅r格沒有兩成以上的差距,客戶寧肯選擇國外的工業(yè)機器人。”這位集成商的中國高管說。

在目前工業(yè)機器人用量最大的汽車制造來說,采用工業(yè)機器人的市場已經接近飽和。國內汽車制造產能已經嚴重過剩,這是業(yè)內公開的信息。傳統(tǒng)的汽車制造機器人市場,基本上都是國外機器人的天下。國內機器人廠商,基本上已經放棄了這一塊的市場?!捌囶I域,只有新能源汽車,還留給國產機器人一些機會,但是國產機器人要做進去,還是很難。”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管指。

隨著電子制造業(yè)在中國的擴張速度放緩,對于制造設備的需求增長也在放緩。LED生產行業(yè)已經開始在采用機器人,來替代一些簡單重復的工作。作為塑膠、機工加工等重要零配件生產的行業(yè),一直以來都是工業(yè)自動化加工深度最深的行業(yè)。車間空氣污染、勞動強度大、噪音大、危險性大的加工制造業(yè),一是招工難,二是人力成本猛漲,再加上勞動法執(zhí)行越來越嚴格,企業(yè)主都一直在引進機器人,代替人力進行生產。

“由于經濟不太景氣,現在采用機器人租賃的方式,更能吸引企業(yè)老板引進機器人。每臺機器人代替五個人力,企業(yè)老板付兩個人的工資來租賃機器人進行生產。如果是企業(yè)可以長期經營,企業(yè)主再考慮一次性買下機器人,”他指出。

國產機器人要在市場飽和之前,把質量、功能、可靠性、操作易用性做上去,同時還要把成本降下來,這既要跟時間賽跑,還要加快資源整合?!拔覀兊哪繕瞬辉偈菨M天麻雀一把抓,而是要盯準某個廠商的某些熱銷型號,盡快地推出對標產品。抓住這些產品的弱點,利用我們的成本控制優(yōu)勢,來攻下他們的百分之三十的市場。先賺到錢,并不斷推出新的對標的機器人,這樣我們才有機會?!蹦硣a機器人公司老總如是說。

國產機器人廠商一窩蜂地上馬,感覺所有工業(yè)機器人都有機會替代,但現實卻是,什么產品型號都去做,拿到客戶面前則沒有一個產品做得足夠好。技術還沒有吃透,表面上看起來能用,客戶用起來卻問題不斷。

工業(yè)機器人是生產線上的配套,如果不能考慮到產線上的任何一個細節(jié),產品都有可能失敗。在機器人集成商沒有進入之前,國產機器人企業(yè)的單打獨斗,有可能會是事倍功半。

相比國產機器人廠商,機器人系統(tǒng)集成商更能了解客戶的需求。他們是一個個行業(yè),一個個企業(yè)做出來的,對于產線上的需求,機器人有哪些進入的機會,制造企業(yè)廠商能夠承受的成本、甚至是客戶的資本雄厚程度,他們都最為了解。

國產機器人如何能夠與集成商盡快地聯(lián)手合作起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隨著ABB、KUKA、松下等眾多國外機器人廠商逐漸將市場主要目標放在新的增長領域,國產機器人的時間差很快就會被抹去。

例如,湖南長沙的機器人公司,推出了應用于煙花鞭炮生產機器人之后,市場在兩年內迅速占滿。如何找到新的市場增長點,成為了眾多機器人生產廠家的主要難題。

“利潤薄、資金弱的民營企業(yè),他們沒有資本積累甚至也沒有這個勇氣上高大上的機器人項目,同時更是缺少經驗。行業(yè)內沒有成功的案例擺上面前,他們肯定不愿意上。現在電子制造業(yè)以外的,就看國資背景的企業(yè)或是上市公司,他們是否愿意上機器人項目。但是這些項目都是大多是非標機器人應用,沒有真正強大的技術,沒有好的集成商介入,項目很難做成。”機器人集成商高管指出。

國產機器人想在成本上與國際大廠競爭也很難。機械臂的核心零件例如減速器,都被國外廠商控制,在供應鏈上國產機器人沒有任何優(yōu)勢可言。即使是同樣的成本拿到貨(事實上很難),只占較小部分的控制器要做到比同行低四成以上才能比同行低近兩成的成本,這樣既很難做到,做到也很難保障質量。

在沒有任何優(yōu)勢的情況下,國產機器人要打贏這場戰(zhàn),必須有人去真正投入做研發(fā)、有集成商愿意加盟支持國產機器人,更需要有政策上的扶持。即使如此,國產機器人還要跟時間賽跑,趕在新的市場飽和之前,將產品做出來,成功頂住國外企業(yè)的競爭,才有生存下來的機會。

否則,這一代中國機器人創(chuàng)業(yè)者們的投入再打了水漂,中國機器人企業(yè)將不會再有機會重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