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能源車發(fā)展到至今,這些問題一直都存在,“電表慌”早已成為車主的習慣,而對于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就在于后期的社會保障和基礎設施的建設。
從起草研發(fā)新能源車的方案到現(xiàn)在的各大車企飛速發(fā)展這一過程,新能源車似乎來的有點措不及手??焖侔l(fā)展的市場需求,勢必會產生一定的矛盾與爭論存在。對于新能源車而言,目前中國市場最大的問題不在于技術難點突破,而是基礎設施能否滿足于日常所需。
充電樁建設與后續(xù)保養(yǎng)需要靠政府
根據當前行業(yè)的推算,普通充電樁成本為1萬-3萬元,快速充電樁成本為10萬-20萬元。而一個包含有10臺充電機的充電站,在不計算土地使用費的情況下,僅基礎設施、配電設施、運營三方面的綜合成本就在500萬元左右。
如果純粹按收取充電服務費來收成本,企業(yè)投資很有可能是顆粒無收,從而導致后期無人保養(yǎng),充電樁不兼容,所以這需要國家和政府的把控和支持。
充電樁盈利需要展開新模式運營
想從充電樁上進行快速盈利,這是矛盾點的存在。
首先電費是透明的市場,車輛充電就算以快充的時間計算至少也需要幾十分鐘,算上充電站的后期維護成本,想取得盈利需要漫長的時間,很多充電站的投資者都出現(xiàn)了投資虧損狀態(tài),這就從而導致了惡性循環(huán)。
例如,電費加上收取的服務費,車主在充電時每度電不超過3元,而一輛電動車慢充需要的時間由于車輛技術的不同,少數(shù)也要幾個小時不等。充電時間的漫長,一個慢充的充電樁,一天所能盈利的數(shù)額,少之可憐。充電樁盈利下降甚至虧損,投資者對其后期維護就杳無音信,這就是目前市場惡性循環(huán)的現(xiàn)狀。
想有效解決問題的根本就在于國家和政府的接管和介入,以維持的形勢發(fā)展充電樁的市場需求。很多人購買新能源車或是迫于搖號、或是因為能源車后期費用的低廉。
充電站與以往的加油站不同,因為在時間和人力的消耗上存在很大的區(qū)別。加油站可以根據車輛加油的次數(shù)來維持生計,而充電站就需要不同模式的運營和發(fā)展。
筆者總結:
對于目前的充電站市場,還在發(fā)展與探求的階段來尋找一個平衡點。但是筆者認為,即使是在試探階段,那至少對于車主也要有個保障?!半姳砘拧焙螘r能夠徹底解決,這才是新能源車發(fā)展的良好循環(huán)。單純依靠車企突破技術的難點,只是九牛一毛。技術突破了,基礎達不到一樣是毫無意義。
想要消費者真正能夠“買著舒心,用著放心”,需要靠政府與社會共同搭配努力。別讓那些壞掉的充電柱,毀掉了人們對于新能源行業(yè)的信任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