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在舊金山的RSA安全會議上,Alphabet的執(zhí)行總裁施密特說道:“事實證明,對于人工智能的判斷,我完全錯了?!?/p>
起初,因為知道技術對于公司前途和全球經濟都至關重要,施密特一直對技術持有懷疑態(tài)度。
的確,谷歌總裁SundarPichai(施密特的繼任者,2014年谷歌創(chuàng)始合伙人LarryPage把核心產品的領導權交給了他)曾說過,我們正在進入一個“AI優(yōu)先”的時代。而在此之前,所有的關注點都聚焦于移動設備、智能手機(比如安卓)。
回到施密特領導的時期,人工智能研究面臨著巨大困難,研發(fā)過程阻礙重重。所以他當時的判斷是,“機器學習技術不會大規(guī)模成功”。
施密特還認為AI技術不會“普及”,只能作為適用于具體任務的特殊化工具,二不會變的像人類大腦一樣靈活而“普適”。
那時的施密特遠遠低估了簡單算法實現復雜任務的強大力量。他曾說:“我們的研究仍然處在概念學習這一初始階段?!?/p>
換句話說,計算機科學家們仍然在教導機器對世界的基礎元素進行探索性分類,比如從通過分解圖像的元素(顏色、形狀、線條)和聲音的構成(音調、音色、旋律)來創(chuàng)建“事物”和“行為”的概念。
在施密特的預測中,想要將“綜合人工智能”(或者能夠模仿人類思維靈活度的人工智能)變?yōu)楝F實,還將花費幾十年的時間。但是最近幾年,他對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前景更加樂觀了。
施密特說:“改變這一切的是2012年谷歌神經網絡特別實驗的成功?!坝行┲S刺的是,那個團隊的創(chuàng)新研究并沒有實現重大的數學突破,而是發(fā)現了一些很不尋常的東西。
“你本來以為這個實驗會發(fā)現一些數學領域未知的基礎理論,但實際上,它在YouTube上發(fā)現了貓?!?/p>
的確,谷歌大腦團隊使用了上千個計算機處理器在YouTube視頻截圖中辨認物體,最終他們辨認出了貓。這一研究成果重新激起了大家對深度學習領域的興趣浪潮。
至于一些世界末日類的問題,比如機器人暴動等,施密特回應說:“這些都是杞人憂天。確實有很多重要的哲學問題,但是我們目前還不著急去面對它。”
在施密特看來,人工智能的好處遠遠大于危險。他說:“通過人工智能,很多諸如交通事故、醫(yī)療診斷等困擾我們的問題,都將更好地解決?!?/p>
“我將以我的名譽擔保,這些都會在未來的五年內變?yōu)楝F實?!?/p>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yè)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