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難?智能停車機器人或能為你“排憂解難”

時間:2017-03-23

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

導語:“堵不如疏”,只有疏通和規(guī)范才是解決好停車難的唯一途徑。解決停車難的核心在于增加停車位。

中國不僅人多,車也多。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家戶戶都擁有一輛小車不再是夢,然而機動車市場的快速發(fā)展意味著城市必須為此付出代價。據(jù)統(tǒng)計,2016年中國的機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1.95億輛,停車難已成為很多城市的通病,更困擾人們的出行。

停車究竟有多難?

在停車場兜了一圈又一圈只為找個停車位,當發(fā)現(xiàn)空余停車位,大家都顯得爭先恐后生怕被人捷足先登,“唉,停車場沒找到停車位,不好意思來晚了”,大多數(shù)有車一族或許都遇到過此類尷尬的問題,而隨著城市車輛的增多,停車難的問題已上升現(xiàn)代都市生活背后凸顯的社會問題。停車難問題不是一兩個城市也不是大城市才有的煩惱,它普遍存在于各個城市的各個角落。

拿西安來舉例吧。目前,西安已進入“汽車時代”,平均一個家庭就擁有一輛私家車,停車難、停車亂已影響到市民的生產、生活。有人比喻停車位是機動車的“家”,機動車的一次出行始于停車也終于停車。私家車一年約90%以上的時間處于停放狀態(tài)。如果說僅僅是“堵”,民眾還可以接受,那么無法給車找個合適的位置停放卻讓人難以接受。各種呼聲此起彼伏,對于主城區(qū)增建停車設施的呼聲最甚。

李師傅對停車難深有感觸,他說他的兄弟是做防水涂料生意的,一次就是因為找不到車位而耽誤了和別人簽約的時間,搞得生意都黃了?!疤貏e是很多違停車輛,交警一個人去挨個兒貼條處罰效率太低,如果能有一部分交警專門來處理違停車輛就更好了?!?/p>

“我是個有39年駕齡的老司機了,西安現(xiàn)在的機動車停車泊位有60萬個,占道停車位3萬多個,遠遠低于國際通行的11.2~11.5的泊位供需規(guī)則。很明顯的一點,就是校門口的擁堵,雙排停車、三排停車的情況并不少見,希望能多發(fā)揮校車的作用,增加免費停車位,多設置路面停車位?!笔忻裢鯉煾嫡f。

市民馬女士的違停較多,作為一名小升初的學生家長,她經常帶著孩子在高新區(qū)上補習班,一個培訓班結束后又需要趕另一個,坐公交車就會比較麻煩,多數(shù)時候選擇開車,但往往又找不到車位只能違停,因此希望在高新區(qū)多增設一些停車位,滿足市民需求。

立體停車庫或是一劑良藥

面對停車難,大部分城市的應對方法是增劃停車位,甚至考慮出臺“有停車位才可買車”的政策。但土地有限,車位有限,而機動車保有量卻在不斷增加,“堵不如疏”,只有疏通和規(guī)范才是解決好停車難的唯一途徑。解決停車難的核心在于增加停車位。地下停車場數(shù)量太少,空間也很受限制,所以不妨向天空發(fā)展,開發(fā)新型立體車庫。

立體車庫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節(jié)省土地,只要合理規(guī)劃,一樣可以兼顧存取便利性、經濟性能和防火性能等。

從簡易停車場到倉儲式智能車庫,國外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經驗。日本各城市對經營性停車場給予了減免稅的優(yōu)惠。在一些特別繁華和擁擠的路段,鼓勵經營者多建立體停車場,并倡導“小而分散”的原則,有的停車場甚至只有兩三個車位。新加坡則是由政府部門建造公共智能化立體停車場。英國和意大利已經開始實行網(wǎng)上預訂車位,智能立體停車場朝聯(lián)網(wǎng)化、無人化方向發(fā)展。

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萊蕪市委書記王良提出了如何解決停車難的問題。隨著機動車保有量增多,泊位不足、停車難的問題日益突出。他建議發(fā)展立體停車場,停同樣數(shù)量的車造價僅需一半,而占地面積只有傳統(tǒng)停車場的2%。

王良認為,解決停車難,發(fā)展立體停車是比較現(xiàn)實的選擇。“這種方式既省錢省地又環(huán)保,符合城市交通智慧化發(fā)展大趨勢,尤其適合老城區(qū)、老居住區(qū)等停車需要?!备鶕?jù)測算,傳統(tǒng)停車場停50輛車需要1650平方米,而采用露天電梯塔式立體停車只需50平方米,造價僅需400萬元左右,是傳統(tǒng)停車場造價的一半。

但我們也應看到,立體車庫對駕駛人員的駕駛技術、停車技術、車庫操作技術、安全意識要求都比較高。一方面立體車庫的設計對部分車型有局限性,消防安全也存在瑕疵,另一方面人們不夠重視,不愿嘗試新事物,由此導致停車操作不夠熟練,再加上停車費用較高,讓人們對于立體車庫敬而遠之。

停車機器人:停取車僅兩、三分鐘

去年走紅的“最牛停車機器人”,它可以在2—3分鐘內幫助車主實現(xiàn)自動停取車,定位精度最大誤差僅有5毫米,還可以增加傳統(tǒng)停車場的車位。目前,全球首個商用機器人立體車庫已在南京建成。

地鐵三號線夫子廟站3號出口北側,一幢新建筑已經建成,機器人立體車庫就在該建筑底下。由于新建筑的廣場尚未完工,周邊用圍墻與車流、人流進行了隔離。來到車庫前,出入口卷閘門隨即自動開啟。將車駛入停車平臺,下車、關車門,拿上工作人員準備的卡,在車庫外智能顯示屏上刷一下,卷閘門自動關閉,顯示“正在存車”。

在監(jiān)控室可以看到,升降機將汽車送到地下6米的車庫內,此時機器人就出馬了。這個長4.6米、寬2米,類似平板車的家伙移動到升降機前,迅速鉆進車肚底下,然后將汽車馱到合適的車位存放,整個過程用時不到3分鐘。取車也是一樣,在車庫外智能顯示屏上刷卡,機器人就在2—3分鐘內將車搬到車庫入口處的停車平臺上。

“這個機器人立體車庫的核心技術是激光引導和梳齒交換。”該款停車機器人研發(fā)企業(yè)、深圳怡豐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地區(qū)技術總監(jiān)季風說,車位前裝有白色反光柱,停車機器人前端安裝的探測儀對反光柱產生激光感應,將車精準地送入車位。所謂梳齒交換,就是機器人用成排像輪子一樣的梳齒馱汽車,將車放到車位梳齒架上后,機器人梳齒下沉退出車位。取車操作正好相反。

季風介紹,激光引導技術、梳齒交換技術在國內已經非常成熟,但是將兩者結合并用于機器人停車,屬于深圳怡豐公司首創(chuàng)。在南京建成的這個車庫,也是全球首個商用機器人立體車庫?!暗聡灿袡C器人車庫,但不是立體車庫?!奔撅L告訴記者,那是在傳統(tǒng)的車庫,車主將車輛停放在指定區(qū)域,德國企業(yè)使用的技術像是一只螃蟹用兩把鉗子將車輛抬升搬移到另一個地方放下來。

因為使用激光導航技術,這款“最牛停車機器人”定位精準度誤差在5毫米以內,行駛速度最高可達1.5米/秒,平均載重量2.5噸。該機器人尤其適合在小的異形車庫或超大規(guī)模車庫使用。比如夫子廟地鐵站旁這處地下車庫,由于受空間限制,沒有出入坡道。使用升降機加機器人,既解決了停車問題,又能充分利用邊角位置停車?!跋襁@個車庫有10多個車位屬于車主根本不可能自行停車的車位,但是機器人就可以。”現(xiàn)場一位工作人員說。

從國外經驗看,機械式立體停車設備將是城市停車產業(yè)發(fā)展的主要方向?!澳壳叭毡镜葒伊Ⅲw停車設施已經占到70%,我國還不到3%,發(fā)展?jié)摿κ志薮??!蓖趿荚趦蓵辖ㄗh。目前來看,沒有比建立立體停車庫更好的辦法來解決停車難題,或許我們可以期待,立體車庫將為車主們“排憂解難”。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yè)機器人頻道

(本文由中國傳動網(wǎng)整理發(fā)布,部分資料來源于大眾網(wǎng)、西安晚報、經濟參考報、南京日報)

中傳動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ǎng)(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違反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wǎng)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