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功研發(fā)智能輔助駕駛系統(tǒng) 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完成小規(guī)模量產

時間:2018-03-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日前,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在人工智能產品領域取得新突破,成功研制出“基于深度學習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tǒng)”功能樣機。該產品可以移植到方寸幾厘米大小的嵌入式芯片中,可以實現對環(huán)境的實時準確智能感知,在目標識別準確率方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日前,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在人工智能產品領域取得新突破,成功研制出“基于深度學習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tǒng)”功能樣機。該產品可以移植到方寸幾厘米大小的嵌入式芯片中,可以實現對環(huán)境的實時準確智能感知,在目標識別準確率方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在智能駕駛公開數據集KITTI上,一般的目標識別準確率最高為90.55%,處理一幅圖片需要4秒,但“智能輔助駕駛”團隊的算法可以達到90.05%的準確率,處理一幅圖片只需要0.03秒,系統(tǒng)功耗不足5瓦,能夠有效降低追尾碰撞事故、迎面碰撞事故以及路面相關事故。

目前,該團隊已突破一系列核心技術,包括多目標檢測與識別、可行駛區(qū)域分割、車道線檢測等,并在深度神經網絡壓縮、深度神經網絡編譯工具鏈和智能加速引擎等方面形成了技術優(yōu)勢。

據該團隊負責人郭睿表示,場景語義分割是讓計算機理解它“看”到的圖像代表什么,深度神經網絡可以通過學習自行提取高層語義特征,排除逆光、向光、陰影、缺損等因素對目標檢測的干擾。目前,該團隊已經與某汽車公司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為其提供智能攝像頭。

此外,針對軍用車輛駕駛環(huán)境中光線復雜多變、夜間行軍禁止照明等特殊場景,“智能輔助駕駛”團隊正在研發(fā)融合可見光、紅外與毫米波雷達的新型智能傳感器,滿足軍用車輛全天時、全天候輔助駕駛的需求。該團隊在智能感知、智能決策等方面積累的先進技術,正逐步在武器系統(tǒng)的目標檢測與識別、智能指控等領域發(fā)揮作用,為解決這些技術難題提供了更新更好的思路和方案。

作為智慧總體部,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不僅與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yè)建立深入合作,積極從外部引進人工智能技術,同時也積極鼓勵青年設計師,研發(fā)軍民兩用人工智能產品,推進軍民融合產業(yè)化發(fā)展,在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的同時,將快速落地的新技術反哺到軍事應用,發(fā)展自主的軍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

郭睿表示,“智能輔助駕駛”團隊的工作重心已轉向“基于深度學習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tǒng)”工程化與產品化工作,并與相關汽車廠聯合開展功能測試與量產試制,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完成小規(guī)模量產。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