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芯片給AI裝上“超級引擎”

時間:2024-06-18

來源:科技日報

導語:美國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首席執(zhí)行官山姆·奧特曼等人認為,人工智能(AI)將從根本上改變世界經(jīng)濟,擁有強大的計算芯片供應能力至關重要。芯片是推動AI行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其性能和運算能力直接影響著AI技術的進步和應用前景。

  英國《自然》雜志網(wǎng)站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工程師正競相開發(fā)包括圖形處理單元(GPU)等在內的尖端芯片,以滿足未來AI的計算需求。

  GPU加快機器學習運算速度

  GPU是英偉達公司標志性的計算機芯片。傳統(tǒng)中央處理單元(CPU)按順序處理指令,而GPU可并行處理更多指令,因此可分布式訓練程序,從而大大加快機器學習的運算速度。

  2022年,英偉達公司Hopper超級芯片在MLPerf上擊敗了包括圖像分類和語音識別在內所有類別的競爭對手。MLPerf是國際上最權威、最有影響力的AI基準測試之一,被譽為“AI界奧運會”。

  今年3月,英偉達正式展示了性能更優(yōu)異的新一代AI芯片Blackwell。它擁有2080億個晶體管,是英偉達首個采用多芯片封裝設計的GPU。隨著技術發(fā)展,GPU變得越來越大,如果不能更大,就把更多GPU組合在一起,變成更大的虛擬GPU。Blackwell就是在同一個芯片上集成了兩個GPU,新架構將通過芯片與芯片間的連接技術,一步步構建出更大型AI超算集群。

  如果要訓練一個擁有1.8萬億個參數(shù)的GPT模型,需要8000塊Hopper芯片,耗能15兆瓦,歷時3個月。如果使用Blackwell芯片,只需2000塊,耗能4兆瓦,就能在同樣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AI芯片市場持續(xù)增長,英偉達目前供應了其中80%以上的產品。2023年,該公司售出55萬塊Hopper芯片。近日,該公司市值首次突破3萬億美元,超越蘋果,僅次于微軟,成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公司。

  多種芯片競相涌現(xiàn)

  盡管GPU一直是AI革命的核心,但它們并非是唯一“主角”。隨著AI應用的激增,AI芯片的種類也在激增,現(xiàn)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可謂“一枝獨秀”。

  FPGA是一種在計算和數(shù)字電路領域廣泛應用的硬件設備。它以獨特的可編程性和靈活性,成為嵌入式系統(tǒng)、高性能計算處理等多種應用的理想選擇。

  這就像搭建樂高積木,工程師可將FPGA電路一個接一個地構建到他們能想象的任何設計中,無論是洗衣機傳感器還是用于引導自動駕駛汽車的AI。不過,與擁有不可調節(jié)電路的AI芯片(如GPU)相比,F(xiàn)PGA運行速度相對更慢、效率更低。但FPGA對處理某些任務(如粒子對撞機產生的數(shù)據(jù))很有用。英偉達加速計算集團產品營銷總監(jiān)戴維·薩爾瓦托指出,F(xiàn)PGA的易編程性也對原型設計很有幫助。

  張量處理單元(TPU)則是谷歌公司專為神經(jīng)網(wǎng)絡機器學習而定制的芯片,旨在執(zhí)行矩陣計算和張量操作。TPU作為谷歌深度學習框架TensorFlow的加速器于2016年首次推出,其設計目標是提供低功耗、高效能的矩陣運算,以滿足大規(guī)模機器學習和神經(jīng)網(wǎng)絡訓練的需求。TPU在性能與能效之間取得了良好平衡。它們的功耗相對較低,這對于大規(guī)模數(shù)據(jù)中心和在移動設備上的應用至關重要。

  此外,元宇宙平臺也在獨立開發(fā)自己的芯片。谷歌、英特爾和高通成立了UXL基金會,用以開發(fā)一套支持多種AI加速器芯片的軟件和工具,以此對抗英偉達的GPU。

  當然,GPU等AI芯片的興起并不意味著傳統(tǒng)CPU的終結,兩者互相取長補短已成大勢所趨。例如,有一個版本的Blackwell芯片就讓GPU與CPU攜手;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之一、位于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前沿”也依賴CPU和GPU的結合,來執(zhí)行高性能計算。

  考慮到過去十年芯片領域翻天覆地的變化,工程師們可能很難預測芯片的未來。將來可能會研制出使用光而非電子的光學芯片,或量子計算芯片,而進一步提升芯片性能,將加速AI在科學領域的應用。

AI
中傳動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ǎng)(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違反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wǎng)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