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觸控面板的應用需求朝多元化發(fā)展,其技術發(fā)展也將因不同的產品領域而有不同的方向。針對小尺寸的可攜式消費性電子設備來說,輕薄短小已是當然趨勢,因此適用于此類產品的觸控面板將朝更薄、更低成本的方向前進。
觸控應用的另一個重要領域,則是個人化通訊設備。由于各項技術逐漸到位,全球已然邁入一個全新的行動通訊世代,而可撓式觸控面板則是的重要的應用關鍵。觸控面板接口讓用戶可與其他使用者互動,藉此提高電子產品的附加價值,且互動平臺也能帶來各式商業(yè)服務的可能性,商業(yè)效益非常龐大。
但同時,觀察目前的行動裝置發(fā)展趨勢可以發(fā)現,為了在單一畫面上顯示更多信息與內容,行動裝置從智能型手機、電子書到NB等,顯示器尺寸越來越大型化。
工研院顯示中心經理貢振邦表示,正是由于要「擴大顯示面積」同時「縮小產品體積」,使得觸控設計與軟性顯示器擦出了火花,并結合為一體。而配合行動裝置顯示器尺寸增大,下世代的交互式顯示器,也將需要低耗能、大面積且耐撓曲之觸控技術。而由于既有技術在玻璃基版上遭遇貼合技術瓶頸,因此將需要軟性觸控面板技術來提高產品良率。
為了滿足未來軟性顯示器的需求,現有觸控技術勢必朝向大面積可撓式的方向發(fā)展,同時也要能降低貼合制程的成本。而大面積可撓式觸控的關鍵技術,則包括了低阻值高透光性的可撓式透明導電電極,以及高穿透率的觸控模塊等。
貢振邦認為,目前有機會應用于軟性基板的觸控技術,除了光學式與表面波式觸控技術之外,包括電阻式、電容式、電磁感應與內嵌式等技術都有機會用于軟性基板上。
當然,目前市場上最火熱的技術,當然非投射電容式觸控技術莫屬。貢振邦指出,針對軟性投射式電容觸控的薄膜結構,大尺寸應用之關鍵在于ITO鍍膜技術,小尺寸應用關鍵則在于其光學特性?;逄匦詣t是結構之關鍵。
新一代的觸控技術研發(fā),當然離不開材料、結構與系統(tǒng)等議題。貢振邦說,目前工研院已經結合材料、光學、鍍膜與電學技術等,成功開發(fā)超薄投射式電容觸控薄膜技術,可以解決大面積貼合之技術瓶頸。而新誕生的技術諸如金屬導線感測電擊、In-Cell技術與互動回饋技術等,預計都可以滿足未來大面積可撓式的觸控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