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刊:中日韓峰會為世界核電熱送上清醒劑

時間:2011-05-2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共同汲取福島核災事故的深刻教訓,要共同建立確保核電安全的合作機制,積極控制發(fā)展核電。

     5月26日電 最新一期香港《亞洲周刊》刊文說,與前三次峰會不同的是,第四次中日韓三國首腦峰會在特殊時期舉行的中日韓首腦峰會取得了極具重大特殊意義的成果,這就是要共同汲取福島核災事故的深刻教訓,要共同建立確保核電安全的合作機制,積極控制發(fā)展核電。這不僅對中日韓未來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具有深刻影響,而且也對世界范圍內的核電熱送上一貼“清醒劑”,敲響了警鐘。


     文章摘編如下:

     如何在追求經濟發(fā)展榮景時共同汲取日本福島核災事故教訓?如何讓中日韓乃至全球共同來思考核災所帶來的不堪設想的殘酷結局?如何讓相鄰相近的中日韓三國在遭遇重大災害時能夠迅速啟動互助合作救災機制?這成為了5月22日在東京舉行的第四次中日韓三國首腦峰會的核心話題。

     中日韓三國領導人首次就強化三國間核安全合作與防災救災達成共識并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強調并確認了加強核安全以及安全運行核設施的極端重要性,深刻認識破壞性自然災害對核電安全可能造成的嚴重威脅。日本政府表示致力于同中國、韓國及整個國際社會分享從福島核事故中獲得的教訓,這有利于增進全世界范圍內核設施的安全。中國與韓國也表示將盡一切可能,繼續(xù)為日方救災提供幫助,支持日本盡快從復合型災害中復興,重建美好家園。

     中日韓三國還同意建立核事故及早通報和實時交流機制,加強相互間信息分享并采取其它措施強化災害處理合作。中日韓三國一致認為,在發(fā)生核事故時,在產品安全方面依據科學證據慎重采取必要應對措施很重要。聯(lián)合聲明還表示,如果中日韓三國中任何一國發(fā)生大規(guī)模自然災害,其它兩國將派遣救援隊,提供最大限度的援助。

     在東盟框架外單獨舉行中日韓首腦峰會的建議,最初由韓國提出。2008年12月首次在日本福岡正式揭幕,隨后兩年分別輪值在中國北京和韓國首爾舉行。作為第四次中日韓首腦峰會此次能夠如期在日本東京舉行,實屬不易。

    自3月十一日東日本遭受巨大地震海嘯及福島核泄漏三重災難后,又產生了缺電以及核污染的次災害,這不僅重創(chuàng)日本經濟消費,而且災區(qū)重建百廢待興,核事故處理艱難。在可謂遭受歷史上最大危機和困難局面下,日本首相菅直人毅然決定如期主辦三國首腦峰會,一方面向世人傳遞了日本福島核事故已得到控制,日本還是安全的等重要信息,也向全球展示了日本有能力有信心克服多重災害的困難,重建美好家園。

     而中國總理溫家寶、韓國總統(tǒng)李明博應約赴會,還親自前往重災區(qū)的宮城與福島兩地,看望慰問日本災民。特別是溫家寶專程來到宮城向遇難日本民眾獻花致哀,到腰管小學避難所及福島吾妻運動公園避難所,向日本災民表達了真切的慰問,也寫下了“永遠微笑地活下去”的贈言和“信心、勇氣”的激勵,傳達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繼續(xù)支持日本救災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進一步溝通中日兩國的國民感情。

     與前三次峰會有所不同的是,此次在特殊時期舉行的中日韓首腦峰會取得了極具重大特殊意義的成果,這就是要共同汲取福島核災事故的深刻教訓,要共同建立確保核電安全的合作機制,思考并徹底改變依靠核能來追求經濟繁榮的能源政策,在嚴格加強對現(xiàn)有核電設施的安全管理上,積極控制發(fā)展核電。這不僅對中日韓未來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具有深刻影響,而且也對世界范圍內的核電熱送上一貼“清醒劑”,敲響了警鐘。

    福島核災事故最為深刻的教訓是,號稱“萬無一失”的日本核電仍然可能在難以預測的自然災害肆虐中毀于一旦,由此造成核泄漏核污染帶來的最為殘酷的破壞與不堪設想的公害“后遺癥”。

    可再生能源創(chuàng)新聯(lián)盟


    中方倡議成立中日韓可再生能源產學研創(chuàng)新聯(lián)盟,將三國技術、生產和市場優(yōu)勢更好地結合起來。韓國總統(tǒng)李明博則強調指出,“通過此次福島核電事故,我們切身感受到了需要務實的、實質性的合作”,要在明年于首爾召開的第二次核安全首腦峰會上,“除了討論核安全問題外,還要檢討核能安全問題”。

    在以“去核化”為中心的災后復興重建中,日本完全有能力憑借自身的技術實力和技術優(yōu)勢,在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水能可再生自然資源的新能源領域,開辟出一條嶄新道路,培育出新能源產業(yè)并最終成為免于核電恐懼的全球先鋒。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