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等綠色能源將助崇明邁向“零碳島”

時間:2011-09-2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上海剛剛完成了一份詳盡的方案,從能源的獲取、輸送、使用等方面,制定了一份極具操作性的路線圖

  據記者了解,上海剛剛完成了一份詳盡的方案,從能源的獲取、輸送、使用等方面,制定了一份極具操作性的路線圖。通過智能電網的支持,風電、光伏發(fā)電等綠色能源有望在未來幾年成為崇明能源供應的主力,這將使這個中國第三大島成為“零碳特區(qū)”。該方案由上海交大國家智能電網研發(fā)中心、同濟大學、上海電力公司等制定,得到了市科委、市發(fā)改委等的關注,并在積極爭取國家立項支持。

  方案披露,“十二五”期間,崇明將建成一批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發(fā)電項目,裝機容量將占全島能耗的40%。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可達3200兆瓦以上,相當于30座東海大橋風電廠;屆時,崇明飽和負荷約為1000兆瓦,因此,實際上具備了零碳輸入的條件。

  但僅有發(fā)電能力并不夠。清潔能源多“靠天吃飯”,波動性大,如果所占比重較高,就可能危及電網穩(wěn)定。方案制定方、上海交大信息技術與電氣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張捷告訴記者,為用好綠電,崇明將建設一張覆蓋全島的智能電網,以實現可再生能源100%就地消納,并引導用電方式的變革。

  IT與電力技術的結合是智能電網的特點。簡單說,大到輸配電系統、小到電表、家電,都將按照智能電網的要求和標準,裝上芯片和傳感器,結成一張物聯網。這不僅能提升電網的“抵抗力”,而且,結合氣象狀況和用電需求,電力部門能更好地預知能源缺口,主動調配。當“大自然電站”短暫怠工時,除了通過高壓線從別處借電,崇明還將預備一批“備用電源”。未來幾年,僅東灘就規(guī)劃了6兆瓦的儲能電池組,匹配30兆瓦的可再生能源。一旦可再生能源成為主力,崇明的發(fā)電和用電方式將產生微妙的變化。電網不再是唯一的電源,太陽能屋頂、儲能電站、電動汽車等“小電廠”星羅棋布的格局將是必然。為應對這種變化,崇明將調整現有輸配電體系,面向一個個社區(qū)建“微電網”,就近消費本地綠電。

  中國工程院院士翁史烈告訴記者,可再生能源和智能電網是應對能源危機和全球變暖的必然選擇。崇明的自然稟賦和生態(tài)島定位,讓它成為國內相關試點的最佳選擇之一。華東師大資源與區(qū)域規(guī)劃研究院院長曾剛則表示,崇明在可再生能源和智能電網上探索,不僅僅要尋求技術方案。商業(yè)模式上,可探討如何運用價格杠桿,改變居民用電方式;在體制上,只有打破壟斷,秉持更開放的態(tài)度,才能在上海乃至全國引領出智能電網的新興產業(yè)。上海太陽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經理李紅波說,智能電網能使崇明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他甚至認為,因為可以“像不浪費一滴水那樣用好每度電”,居民在保證生活質量的前提下還能降低電費負擔。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