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識別市場未來將要走向何方

時間:2011-11-2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不論是在安防還是其他行業(yè),如何對用戶身份進行判斷一直以來都是大家關注的話題。常規(guī)上基于身份識別或圖象判斷,并據此結果由系統(tǒng)對某個人的行為做出決策判斷。

  不論是在安防還是其他行業(yè),如何對用戶身份進行判斷一直以來都是大家關注的話題。常規(guī)上基于身份識別或圖象判斷,并據此結果由系統(tǒng)對某個人的行為做出決策判斷。如何減少對操作人員的依賴,對使用者身份進行準確判斷一直是安防技術發(fā)展的方向之一。而生物特征具有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為特征,和其擁有者有著不可分離性和唯一性。因此門禁、考勤系統(tǒng)以及安防領域較多采用該技術,并且越來越多的應用于需要對使用者身份進行認證和進行關聯(lián)操作的行業(yè)。

  指紋霸主地位穩(wěn)固,人臉漸成新貴

  近年來生物識別技術一直是安防市場中備受關注的焦點,即便遭遇經濟危機的寒流,行業(yè)對生物識別技術的前景也一直持樂觀態(tài)度。生物識別技術近年來一直保持著高增長率,據IMS發(fā)布的一項安防市場調研報告顯示,僅應用于門禁行業(yè)的生物識別技術,就保持近25%的年復合增長率。隨著經濟的復蘇,世界政治經濟形式和新技術、新商業(yè)模式的興起,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多的延伸到安防行業(yè)以外的市場,如金融、小額支付和物聯(lián)網等領域。

  理論上,任何人體生物特征和固有行為模式都可以用于生物識別,生物識別技術發(fā)展的瓶頸主要集中在提取難度、比對精度和使用方式上。市場上已經成熟或趨于成熟的技術大致有:指紋、掌形、虹膜、面部、靜脈、掌紋和聲音等。一些其他的生物識別特征如步態(tài)識別、DNA識別等也曾被提及并進行過研究,但由于提取難度或不穩(wěn)定等原因,都較難進行大規(guī)模推廣。

  在以上所述的各種技術中,指紋以其成熟的技術、低廉的價格以及廣闊的市場應用占據絕對主流地位。由于目前指紋識別產品是所有生物識別技術中最小巧的,易于推廣到安防以外的市場,所以在未來較長的時間內需求依然強勁,保持著15%左右的年復合增長率。

  人臉識別因其具有主動性的特點,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和價格的下降,將會出現(xiàn)快速的增長,據市場調查顯示,在未來五年內人臉識別將會出現(xiàn)34%的年復合增長率。

  高端市場需求技術:高、精、尖

  虹膜識別技術在現(xiàn)有的生物識別中,人體特征最為穩(wěn)定且唯一性最強,在高端市場中仍然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在高昂的價格和使用習慣等問題未解決之前,其應用將保持平穩(wěn)增長,應用量上較難有爆發(fā)式增長。

  掌型識別發(fā)展相對穩(wěn)定和成熟,處于中間位置的價格和穩(wěn)定成熟的產品、良好的可用性和用戶界面使其擁有了良好的市場基礎。在其之前的用戶基礎上,深入拓展垂直市場,以定制化和行業(yè)化方案配合不同用戶的需求將會是其值得關注的方向。

  靜脈識別是近幾年來異軍突起的一支力量,目前有手指靜脈和手掌靜脈兩個方向。技術提供商以核心模塊方式的商業(yè)模式進行推廣,使得廣大的中間商,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優(yōu)勢和客戶基礎進行二次開發(fā)滿足市場需求;可以快速響應用戶需求,借助中間商的力量迅速進入各個行業(yè),這是值得廣大生物識別廠商借鑒的。

  在生物識別的發(fā)展史上,曾經出現(xiàn)過DNA識別技術,但在實際應用推廣時卻存在很大困難。由于人體染色體相似度概率只有不到千萬分之一,實際應用上如果可以應用到生物識別領域將會具有極低的誤識別率。但是DNA樣本提取容易受到污染,而且在實際現(xiàn)場使用時比對困難,難以保證有效性,在無人監(jiān)管時,也容易冒用他人樣本。使得當時DNA識別技術,實際是采用提取樣本后轉化為數字模式存儲在卡片中,現(xiàn)場僅以卡片內數據與數據庫進行比對,實際上脫離了人體現(xiàn)場采樣識別,反而不具備生物識別的優(yōu)勢。如果DNA技術能解決現(xiàn)場采樣、識別速度、防冒用和隱私保障等難題,或許在將來DNA可以成為另一種高端且可靠的識別技術。

  生物識別技術另一個被用戶熱衷于提起的話題是活體驗證或活體識別,常規(guī)認為配合脈搏或體溫可實現(xiàn)活體驗證。筆者認為不可一概而論,活體識別亦可通過識別技術本身的讀取流程和工作方式來實現(xiàn)。比如掌型識別采用一對一的比對方式,用戶在輸入ID號后才啟動讀取過程;而在讀取用戶掌型時,用戶的手指必須貼住托盤上的定位柱紅外攝像頭才能啟動,僅這種讀取方式,就使偽造掌型模型的難度幾可等同于偽造脈搏。

  未來細分市場將是服務的競爭

  當然生物識別的挑戰(zhàn)并不僅限于技術方面,隨著安防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產品也逐漸趨向同質化,服務的差異化逐漸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指標。對于生物識別產品,由于每項技術都有其優(yōu)勢和不足,使其競爭并不過于激烈,而細分市場,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核心產品和外圍服務,將成為各種技術在市場立足的根本。

  生物識別的主要應用領域是考勤、身份驗證、門禁識別等方面。而各種生物識別技術的特點,使不同類別的識別技術可以在不同領域中大顯身手。如指紋儀,由其成本低和體積小而成為最適宜做嵌入式、手持式設備的技術;掌型儀以其識別速度快和相對靈活的安全性設置成為大流量,或者對通過性和安全性有較高要求的門禁和考勤的最佳選擇;人臉識別技術作為目前所有成熟生物識別技術中唯一一種具有主動識別特點的技術,可以在通關查驗、抓逃罪犯中發(fā)揮威力。

  創(chuàng)新的商務模式開發(fā)新市場,可能會在傳統(tǒng)應用領域之外引發(fā)新一輪爆發(fā)式增長。如今市場上已經出現(xiàn)了指紋與金融卡結合,進行無密碼支付,只要將消費者的指紋與指定的銀行賬戶進行綁定,并將綁定賬戶作為業(yè)務支付的付款賬戶。綁定后,消費者在合作商戶結賬時,只需按壓自己的指紋并輸入身份識別碼即可完成消費。一旦這種業(yè)務模式為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必將產生巨大的支付終端的需求。

  隨著安防市場的快速增長,新技術和新商業(yè)模式的不斷興起,生物識別仍具有不可估量的廣闊前景,相信未來會有新的生物識別技術出現(xiàn),不但在專業(yè)領域能大顯神威,也能“飛入尋常百姓家”,為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更安全更便捷的服務。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