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蘋果和本田說下級供應商管理

文:2017年第5期

  

    供應鏈是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客戶的客戶,供應鏈管理是對貫穿其中的產品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管理與優(yōu)化。但對大多數公司來說,管理往往止步于一級供應商,即跟公司直接有訂單交易的供應商。而對于那些具備獨特的技術、工藝的二級、三級甚至四級供應商(以下統(tǒng)稱下級供應商),采購方認為應該歸一級供應商管理,因為他們直接跟下級供應商有訂單交易;而一級供應商呢,往往因為缺乏技術和管理能力,沒法對下級供應商實施行之有效的管理。于是,下級供應商在很多公司就屬于“三不管”,有供應商選擇(比如由采購方的設計部門選定),但是沒有后續(xù)管理,或者說管理不善,是供應鏈的一大風險源。

    下級供應商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他們有獨特的經濟或技術價值,也是專業(yè)分工的結果。比如螺絲釘雖說簡單(當然,安在波音飛機上的并不簡單),技術難度不高,但從經濟角度講,專業(yè)的螺釘廠家在成本上更具競爭力,所以一級供應商往往從下級供應商處采購。這就如簡單的持幣購物,一級供應商完全有能力應對。但對于技術含量高、生產工藝復雜的下級供應商,一級供應商往往沒有能力來管理。比如富士康給蘋果組裝iPad、iPhone,關鍵的芯片是由三星和臺積電等生產(二級供應商)、高通等設計(三級供應商),富士康沒有技術能力來管理這些下級供應商。起初蘋果也沒有足夠的技術力量,但他們認識到,這些技術是他們產品的關鍵技術,對這些技術類供應商的選擇和管理是核心競爭力,所以就在芯片設計領域大幅投入,加強自己的技術力量,先后投入的資源以十億美金計。大家都知道蘋果是消費電子的巨頭,卻并不一定意識到在芯片設計上,他們完全有能力跟一些專業(yè)公司抗衡。前兩年蘋果跟三星關系正僵的時候,業(yè)界甚至風傳蘋果要進入芯片制造領域,也不是空穴來風。

    蘋果對芯片這樣,對觸摸屏等關鍵零部件也是:蘋果開發(fā)和管理與下級供應商的關系,留給富士康等的主要是訂單層面的行政文秘業(yè)務。這增強了蘋果對整個供應鏈的管控,削弱了對富士康的依賴,限制了其議價能力。在Gartner的全球供應鏈25強排行榜上,蘋果連續(xù)7年位居榜首,跟他們對供應鏈的有效管控密不可分,包括對關鍵下級供應商的選擇和管理。這也成為蘋果的競爭優(yōu)勢。

    在有效的下級供應商的管理上,本田在美國的分部(本田美國)的做法頗具代表性。本田美國的宗旨是,如果下級供應商對公司的技術、成本、質量至關重要,本田美國就會與之直接簽約。例如皮革商雖屬三級供應商,本田美國還是與它直接簽訂合同,因為皮革昂貴,占整車成本的比例較高。同理,車座的面料對于用戶體驗很重要,也是由本田美國直接簽約。在這種直接簽約的情況下,本田美國主導供應商關系,但交貨、質量等日常管理的職責還是由一級供應商負責。這種管理思路也反映了供應鏈管理的一個基本準則:供應鏈伙伴之間的分工,要以供應鏈利益的最大化為原則。例如對于本田美國來說,扣件供應商生產的扣件用在本田所有的車上,本田的采購量最大,議價能力超過任何一級供應商,由本田直接簽約管理,也最符合供應鏈利益最大化的準則。再比如說我在硅谷一個半導體設備公司從業(yè)時,一些下級供應商負責表面處理技術,作為一級供應商的機械加工廠沒有技術力量來管理;而作為主機廠,我的老東家有幾百個博士,技術力量雄厚,處于最佳的位置來管理這些下級供應商。所以下級供應商管理的責任就順理成章地歸我的老東家,而不是讓幾十個機械加工件廠商重復投入,開發(fā)管理此類技術供應商的能力。順便提及,我在硅谷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管理下級供應商,深刻體會到關鍵的下級供應商對公司的重要性:一些零部件之所以重要,就在于下級供應商的技術含量,而不是一級供應商。同樣供應鏈的諸多問題,往往也是由下級供應商引起——他們更加遠離需求,“牛鞭效應”影響更大,加之技術原因,問題也更多。

    在下級供應商的管理上,很多采購方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不愿管;一級供應商沒能力管,下級供應商就處于三不管地帶,成了風險高發(fā)地。他們認為自己給一級供應商訂單,一級供應商給二級、三級(統(tǒng)稱下級)供應商下單,下級供應商就理所當然歸一級供應商管理。這在技術含量低的情況下是OK,因為這種情況下,供應商之間的基本關系是持幣購物;但放在技術難度大的情況下,一級供應商沒有相應的能力管理,采購方最終要吃苦頭的。

    放在下級供應商管理上,一級供應商沒有能力管理,它不管砸才怪了。對很多一級供應商來說,他們缺的不光是技術能力,而且是系統(tǒng)的管理體系和方法,他們對下級供應商的管理往往簡單而粗暴,其實是以淘汰為主:要么聽我的話,要么我換掉你。但這在關鍵的下級供應商身上注定行不通:由于技術優(yōu)勢以及被最終客戶選定的事實,這些下級供應商往往不會任由一級供應商擺布;由于同樣的原因,一級供應商也沒法替換這些關鍵下級供應商。于是雙方關系就很糟糕,爭吵不斷,陷入長期掙扎。一級供應商動不動就把球踢給采購方:下級供應商是你選的,你又不許我淘汰,那你來管吧。最后采購方不但不得不頻頻介入,而且還得承受下級供應商管理不善帶來的惡果,比如產能跟不上、交期不穩(wěn)定、質量等一系列問題,形成三輸局面。

    這些年來,我發(fā)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對于零部件來說(fabricatedcomponents,即按圖加工),一級供應商往往是苦力型居多,價格競爭比較激烈,利潤率低,難以負擔一流的人員,以有效管理關鍵的下級供應商和供應鏈。他們夾在采購方與下級供應商之間,左右為難,確實不是管理下級供應商關系的最佳選擇(他們處理訂單層面的事還OK)。而對采購方來說,關鍵下級供應商的選擇是有的,主要是自己的設計部門選定;但后續(xù)的管理其實是空白。結果是下級供應商有選擇,沒管理,或者說管理松散,成了供應鏈風險的一大來源。對于采購方來說,有些東西是沒法外包的,比如關鍵下級供應商的管理----如果你是處于最有利的位置來管理(并不是說你可以做完美的工作),你沒法外包給一級供應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與其埋頭在沙子里,奢望奇跡發(fā)生,不如勇于承擔責任,積極主動,就如蘋果和本田一樣,把對關鍵下級供應商的管理變?yōu)楦偁巸?yōu)勢。

  (本文摘自《采購與供應鏈管理:一個實踐者的角度》(第2版),作者劉寶紅。)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伺服與運動控制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直驅與傳動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傳動網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
往期雜志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五期

  •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四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四期

  •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三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