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不確定因素, 降低安全庫存
文:劉寶紅2020年第五期
供應鏈庫存的不確定因素來源很多。就需求端來說,需求預測的準確性、及時性,以及實際需求的變動,都需要安全庫存來應對。就供應端來說,供應商的按時交貨率、質量問題都可能造成不確定性,同樣需要安全庫存來應對。采購前置期也是:采購前置期越長,采購期間的不確定性就越高,相應的安全庫存就越高。這里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闡述:信息不對稱和執(zhí)行不力——需求預測的準確性、及時性屬于信息不對稱,而供應商的按時交貨率則是執(zhí)行不力的例子。
先說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不確定性。供應鏈伙伴不愿共享信息,或者愿意但沒有基本的IT工具來共享信息,都造成信息不對稱問題,導致安全庫存上升。
舉個極端的例子。有一個生產(chǎn)商對供應商說,我們要導入新產(chǎn)品了,請多備料。供應商問,要備哪些料號?生產(chǎn)商答曰,這是機密,因為可以從料號猜測到他們生產(chǎn)什么新產(chǎn)品。再問:那新產(chǎn)品業(yè)務會增加百分之幾十?答曰:這是機密,也不能告訴你,因為可以從中猜測到公司的績效預測。接著問:那預計什么時候您的用量會飆升?答曰:這也是機密,不能告訴你。這個客戶出于保密,什么關鍵信息都不告訴供應商。那供應商就很難辦了:要么“不見兔子不撒鷹”,意味著短缺風險;要么多備安全庫存,意味著庫存過剩風險。這個供應商不敢承擔短缺風險,就只能多備安全庫存。對于一般客戶,安全庫存?zhèn)淙膫€星期的量就足夠了;但對這個客戶,有的料則備到了10個星期的量。
這個客戶也不是所有的東西都那么神秘。有些信息他們也愿意共享,但公司太大,操作起來太復雜,信息從銷售傳到計劃,再從計劃傳到采購,然后到供應商,都是Email加Excel表格,信息本身在傳遞的過程中極易失真,是造成信息不對稱的另一個原因,這里不予細表。
信息不對稱,不確定因素轉化為安全庫存;庫存意味著成本,供應商的成本總是會以各種方式轉嫁給客戶。這不,上面案例中的生產(chǎn)商總體供應鏈成本高昂,在產(chǎn)品具備壟斷性的情況下沒什么,一旦要進入競爭更為激烈的領域就是個問題。由于PC銷量增速放緩,該生產(chǎn)商的芯片銷量增速在不斷下降,生產(chǎn)能力過剩,所以幾年來一直有進軍代工業(yè)務的想法。但是,根據(jù)切身體會,該公司在代工領域很難與臺積電競爭。臺積電的成本更低,倒不是因為臺灣是個相對成本較低的地區(qū);更重要的是,臺積電與供應鏈伙伴間的協(xié)作更為密切,信息流更為通暢,供應鏈的成本也就更低。
企業(yè)之間如此,企業(yè)里的各職能之間也是。比如從銷售到計劃到生產(chǎn)到采購,每個職能都有自己的預測,而其預測注定各不相同。這是各職能間相互博弈的結果,根源與企業(yè)間的信息不對稱一樣:要么是不愿意,要么是不能夠有效共享信息。不管怎么樣,結果是增加不確定性,形成庫存堆積下來。銷售與運營計劃(S&OP)的目標就是促進職能之間的協(xié)作,達成“一個數(shù)字”,即結合各職能的最佳智慧和信息的共同預測,減少不確定性,降低庫存,提高供應鏈的響應速度。這點在后文還會詳細闡述。
對信息不對稱而說,解決方案也就清楚了:通過商務手段,比如合約、績效考核,解決關系問題,即供應鏈伙伴之間不愿共享信息的問題;通過技術手段,比如IT信息系統(tǒng),解決連接問題,即在愿意共享信息的情況下,如何能更容易、更有效地共享信息。整個思路其實跟解決供應鏈的根本思路一樣。這些都有助于降低不確定因素,從而降低為應對不確定因素而設立的安全庫存。
再說執(zhí)行不力造成的不確定性。比如供應商的交期是4個星期,有時候都5個星期了,貨還沒到,這就是供應端的執(zhí)行不力,增加了供應的不確定性,供應鏈的自然應對就是增加安全庫存。當然,供應商的執(zhí)行不力,很可能是采購方執(zhí)行力不到位的結果,比如采購方生產(chǎn)排程多變,給供應商催貨加急,全面擾亂供應商的生產(chǎn)計劃,供應商疲于奔命,救火成常態(tài),摁下葫蘆起了瓢。我經(jīng)歷過一個公司,十幾億美金的大公司,系統(tǒng)里的采購前置期根本不可信,就是因為采購方習慣性地處于救火狀態(tài),導致供應商習慣性地救火,一切都變得更不可靠,系統(tǒng)增加了供應的不確定性。
應對執(zhí)行不力的方案,其實跟降低周轉周期的措施挺一致的:周轉周期越短,不確定因素就越少;能有效縮短周轉周期的措施,也會減少不確定因素。比如就供應商來說,供應商越能穩(wěn)定地縮短周轉周期,他們也就能越有效地降低供應端的不確定性。比如前面的案例里,硅谷的一個制造商導入“六周計劃”來縮短采購前置期的同時,全面改善供應商的按時交貨率,從原來的70%多提升到95%,再到96%、97%,提高供應端的可預見性,降低了供應端的不確定性,很好地解決了供應商交期不穩(wěn)、按時交貨率不高帶來的庫存水位過高等一系列問題。
信息不對稱和執(zhí)行不力會帶來不確定因素,需求變動也是不確定性因素的重要部分,是安全庫存的驅動器。市場需求本身就充滿不確定性,這里不予細講;這里想說的是,老總們的降庫存運動不但不能有效降低庫存,而且人為地扭曲了需求,為供應鏈注入更多的需求變動因素,結果適得相反,導致更多的安全庫存。
比如有個上市公司每到季度末就開始“瘦身”,缺的貨暫時不補、手頭的貨盡量發(fā)給客戶、采購也不讓供應商送貨來,這樣公司的總庫存最低,財務報表更好看。一過季末,補貨渠道統(tǒng)統(tǒng)打開,庫存如洪水般流進來,系統(tǒng)給供應商催貨指令,于是供應商就加班加點來生產(chǎn),供應商的供應商也開始連軸轉。一關一開,給供應鏈的需求信息人為扭曲:關時需求大減,開時需求大增。扭曲了的需求沿著供應鏈傳遞,起起伏伏,層層放大,形成典型的“牛鞭效應”。為應對需求起伏帶來的不確定性,整個供應鏈要么儲備額外產(chǎn)能,要么增加安全庫存。在人員、設備產(chǎn)能既定的情況下,增加安全庫存就成為首要選擇。在一個動輒四五級的供應鏈里,這種人為因素造成的安全庫存疊加在一起,數(shù)量就相當可觀。一旦需求變了,或者設計變更,呆滯庫存就是麻煩,結果了,“賬面上是賺了,但都賺進了庫存”,很形象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可以說,治標不治本的庫存控制措施不如不為。有時候,無為而治并不是壞事。在有些公司,員工忙如螞蟻,從早到晚,周末都在加班,其實大都在做無用功,甚至起負作用。治標就是管理“噪音”,管理“噪音”的結果是給系統(tǒng)注入更多的噪音,導致系統(tǒng)更加不穩(wěn)定;更加不穩(wěn)定的系統(tǒng)則需要更多的人為干涉,更多的人為干涉則導致系統(tǒng)更加不穩(wěn)定。這就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在企業(yè)管理上,把“噪音”與“模式(Pattern)”區(qū)分出來是一種能力?!霸胍簟笔菢耍梢杂上到y(tǒng)自己糾正;“模式”是本,必須通過改進系統(tǒng)、流程來解決;不觸及系統(tǒng)和流程,你注定是在管理“噪音”。
中傳動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ǎng)(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違反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或業(yè)內(nèi)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nèi)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wǎng)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掃碼關注小程序
時刻關注行業(yè)動態(tài)

- 3資訊在線

填寫郵件地址,訂閱更多資訊:
撥打電話咨詢:13751143319 余女士
郵箱:chuandong@chuandong.cn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