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不給力 新能源政策“組合拳”也是白搭

時間:2014-07-1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對于市場份額已經處于5年來新低的自主品牌車企來說,還處于政策保護羽翼下的新能源車可以說是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機會。而且,時間窗口也即將關閉了。隨著2015年和2020年油耗法規(guī)的實施,如果沒有新能源車型,以長城為代表的自主品牌車企根本無法達到平均油耗標準,屆時,更大的洗牌將拉開序幕。

在短短一周的時間內,出臺兩個與新能源車有關的新政,政府的意圖已經再明顯不過了。

7月9日,國務院決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對獲得許可在中國境內銷售(包括進口)的純電動以及符合條件的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類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此舉可謂新能源車購買者節(jié)省至少上萬元的支出;緊接著7月13日,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國家發(fā)改委聯(lián)合公布了《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明確規(guī)定至2016年,中央國家機關以及納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的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購買的新能源汽車占當年配備更新總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還將逐年提高。

公車采購比例政策或將成為新能源車銷售最有力的催化劑。據有關專家分析,按照公務車每年1000億元的采購計劃計算,如果政策能切實落實,意味著自主品牌車企會通過新能源車迎來超過300億元的份額,加之公務車市場“旱澇保收”的特點,這無疑將給自主車企的經營帶來較為穩(wěn)定的業(yè)績提升。

統(tǒng)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生產20692輛,銷售20477輛,同比增長2.3倍和2.2倍,產銷量已超過去年全年數(shù)量。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185輛和11777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507輛和8700輛。

盡管新能源車增速很快,但由于基數(shù)小,因此與之前制定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這背后,消費者接受程度有限、充電問題難以解決、產品售價過高和電池的質量和壽命問題,都是制約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重要因素。

然而,政府的決心卻很大。以比亞迪秦為例,兩款車型售價分別為18.98萬元和20.98萬元。按照國家新一輪新能源補貼標準,秦今年能享受到3.5萬元政策補貼,加上地方政府相同比例的3.5萬元補貼,秦的最低價格可達11.98萬元。如今減免購置稅,又可為車主節(jié)約1萬多元。再加上在北、上、廣這些限購城市,新能源車可以免牌照或者新能源車單獨拍牌,這對于苦于搖不到號的消費者來說不失為“曲線救國”的一個好方法。

針對公眾關心的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配備不足的問題,方案也作了明確的要求,充電接口與新能源汽車數(shù)量比例不低于1∶1,地方政府要把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作為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納入城市建設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中。

“政策的持續(xù)加碼將推動基礎設施及新能源汽車銷量協(xié)同增長。”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lián)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認為,近期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頻出,購置稅免除和公車采購的新能源化都將為新能源汽車增長帶來較大增量,預計2014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5萬輛。

事實上,早在幾個月前,有關部門就陸續(xù)發(fā)布有關建設充電樁、破除地方保護主義等政策,在新能源車的推廣上進行著不余遺力的努力。7月8日,在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期間,中德兩國還共同啟動電動汽車充電項目。根據合作協(xié)議,未來中國和德國電動車將實現(xiàn)充電接口標準完全統(tǒng)一,雙方還將簽署充電通信協(xié)議,最終實現(xiàn)充電設施的完全共享。

所有的這些努力,如果沒有好的新能源產品都是白搭。從目前的情況看,除了比亞迪之外,上汽、長安和北汽在新能源上也下了比較大的功夫。比如上汽E50,在市場上收獲了不錯的口碑。然而,更多的自主品牌車企,并沒有在新能源上投入太大的精力,比如一汽、東風、奇瑞、吉利和長城等主流自主品牌企業(yè),至今沒有一款拿得出手的量產新能源車型。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政策給予再優(yōu)惠的補貼政策,也是白搭。

電動車是未來汽車的發(fā)展方向,這一點已經在全世界所有汽車企業(yè)范圍內得到了共識。各大跨國公司也加大了電動車攻勢,除了眾所周知的特斯拉外,寶馬的i3和i8也即將進入中國市場,奧迪明年就將國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日產、通用等企業(yè)也都將導入電動車產品。

對于市場份額已經處于5年來新低的自主品牌車企來說,還處于政策保護羽翼下的新能源車可以說是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機會。而且,時間窗口也即將關閉了。隨著2015年和2020年油耗法規(guī)的實施,如果沒有新能源車型,以長城為代表的自主品牌車企根本無法達到平均油耗標準,屆時,更大的洗牌將拉開序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