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人類“永生”夢 半機器人成目標

時間:2015-05-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半機械人是一種“電子控制的有機體,也就是說,一種一半是人,一半是機器的生物。人類和智能機械結合在一起,兼?zhèn)鋬烧叩膬?yōu)點,成為半機械人,已經是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的目標之一。

半機械人(Cyborg),又稱半機器人,是利用人工智能與生物機體相結合構造的一種生物。科學家認為,通過納米技術和人工智能工程的發(fā)展,未來將成為半機械人的世界,人類的壽命也將提高甚至長生不老。

半機械人是一種“電子控制的有機體,也就是說,一種一半是人,一半是機器的生物。人類和智能機械結合在一起,兼?zhèn)鋬烧叩膬?yōu)點,成為半機械人,已經是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的目標之一。

對于半機械人的概念,科學家和普通人的想像存在差距。科學家認為未來的世界將充滿半機械人,他們可能穿著外骨骼機械服、仿生手臂或者起搏器和玻璃眼睛。普通人所理解的半機械人更傾向于電影《機械戰(zhàn)警》和《終結者》中的機械人,這些科幻情節(jié)中的半機械人概念并沒有在現(xiàn)實世界中完全實現(xiàn)。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半機器人不是新概念,因為人類在一直在通過工程性產品來改善自身。例如,一個裝有木腿的退伍軍人,或者一個由于心臟衰竭而裝有起搏器的現(xiàn)代病人都可以稱為半機器人。

科學家預言,在21世紀,很有可能在人腦中加入人工智能成分,以此來增加它的性能,如更高的記憶,更快的計算速度等等。甚至有可能通過基因工程技術來改變人類的DNA,并且以此來改變人類的外表和行為。人類可能會擁有可以生長、繁殖、分化、可移動、自我裝配、自我測試、自我修復等的人工細胞,生物學和技術將融合在一起。

《時代》:人類將通過與計算機結合而獲得“永生”

新快報訊上周,IBM超級計算機“沃森”與人類再掀“人機大戰(zhàn)”,“沃森”與兩名人類代表大戰(zhàn)三個回合,電腦最終戰(zhàn)勝人腦。而在即將出版的2月《時代》周刊雜志中,封面故事也為我們描繪了人類的未來——2045年,人類將會通過與計算機結合而獲得“永生”,計算機智能將取代人腦,永久改變人類的命運。

計算機智能將超過人類

在名為“2045年:人類獲得永生”的封面文章中,《時代》引用了美國作家雷蒙德·科茲威爾的觀點:2045年,人類將會通過與計算機結合而獲得“永生”,計算機智能將取代人腦,永久改變人類的命運。屆時,人類和計算機智能將無法區(qū)分。

《時代》在文章中指出,計算機的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其計算速度也越來越快。隨著這一趨勢的延續(xù),最終,計算機可能從思想緩慢的人類手中“接管自己的發(fā)展”。計算機的能力將代替人腦,它們不僅能快速計算,還能譜寫鋼琴曲、開車、寫書、做決定、欣賞藝術品,甚至參加社交聚會。

與機器融合成另一物種

屆時,人類也將不再是人類,而是“與機器融合成為另一種物種”——聽起來這有點像科幻小說中的情節(jié),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真假想這種可能性。

當人類需要與計算機分享地球時,若想和平共處,人類需要與計算機一樣聰明。為此,未來人類可能需要與計算機融合,以變成超級聰明的“半機器人”,利用計算機擴展人類的智能。

人工智能可能可以幫助人類延長壽命,甚至擺脫生老病死;或許人類還可將自己的意識掃描進入計算機,人類就可以永遠生活在其中,達到“永生”的境界……但是這些做法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人類將不再是人類,不再是個有機生命體。

雷蒙德·科茲威爾

人工智能未來最佳預測家

科茲威爾除了是一名作家外,同時也是一名發(fā)明家,比爾·蓋茲曾稱贊他是“人工智能未來的最佳預測家”。他早在2005年的著作《奇點迫近:當人類超越生物學限度》(TheSingularityIsNear:WhenHumansTranscendBiology)一書中,就作出2045年人類將獲得“永生”的預測。

科茲威爾的“未來”時間表

●2020年:人類將成功通過逆向工程制造出人腦;

●2030年,計算機智能將趕上人類;

●2045年,科技發(fā)展將由計算機接管,已經成為“半機器人”的人類掌握了全世界,而每一代的人工智能都會越來越快,科技將呈爆炸性發(fā)展。但因為人類文明已經被機器所掌握,因此,之后的科技發(fā)展已無法精確預測。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yè)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