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母體”機器人能制造并逐步改進多個世代的“子體”機器人。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發(fā)布報告稱,該校研究人員參與的項目開發(fā)出了一個新的智能機器人系統(tǒng),該機器人能獨立“繁育后代”,這是機器人領域對生物進化概念的一次模擬。
記者:該項目由劍橋大學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合作進行,其中的“母體”機器人其實是一個機械臂,而它所制作的“后代”則是一個個6厘米見方的塑料四方體,其中包括驅動馬達。在多次實驗中,機械臂先后獨立制造了共10代“子體”機器人,每一代機器人在性能上都要優(yōu)于上一代。
一批“子體”機器人生產出來后,它們的運動狀況被攝像頭拍下,由一個程序自動評估這些“新生兒”移動的距離、速度和持久度,然后將要改進的地方反饋給“母體”機器人,在制造下一代機器人時加以改進。劍橋大學研究人員表示,最后一代“子體”機器人的移動距離比第一代能提高兩倍。這種逐代進化的能力已經非常接近生物的進化。
研究人員稱,“母體機器人制作了數百個子體機器人,并觀察這些子體機器人的表現,如果表現足夠好,那么在制造下一代時,就會保持這一設計,相反則會棄之不用。”
研究人員將“子體”機器人的基本設計方案比作基因組。要讓“子體”機器性能不斷提升,“母體”機器人不但需要逐步調整“子體”的基因,還要有一定“自主創(chuàng)新”,其中一些設計即便是人類工程師也未必能想到。研究人員表示此類機器人在實際生產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當你走進工廠,例如來到一家汽車制造企業(yè),如果你有機器人可以評估每一輛汽車的設計和制造,并從錯誤中找到可以改進的操作,這樣一代一代的進行下去,你最終會得到一款意想不到的汽車。”
當然,目前多數機器人還只能從事一些重復性工作,比如生產線上的簡單裝配。研究人員說,現在的技術還無法讓機器人像人類一樣完全獨立思考和學習,但通過模仿大自然的一些精妙設計,機器人領域能夠在未來實現更大的突破。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yè)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