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張圖了解全球人工智能產業(yè)技術環(huán)境情況 中國走在前列

時間:2018-12-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當前,全球正在經歷新一輪科技和產業(yè)革命中,人工智能作為這一輪革命的重心,成為各國爭相競逐的賽道。為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成熟,進入實用階段,全球眾多企業(yè)、高校及科研機構在不斷加大技術及應用研發(fā)投入力度,深度參與全球人工智能產業(yè)合作競爭。

當前,全球正在經歷新一輪科技和產業(yè)革命中,人工智能作為這一輪革命的重心,成為各國爭相競逐的賽道。為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成熟,進入實用階段,全球眾多企業(yè)、高校及科研機構在不斷加大技術及應用研發(fā)投入力度,深度參與全球人工智能產業(yè)合作競爭。下面從全球專利、論文、科研環(huán)境和技術競賽四個方面,分析現(xiàn)階段全球人工智能產業(yè)技術環(huán)境發(fā)展情況。

專利申請:中國位列首位

2010年以前,全球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呈小幅增長態(tài)勢;2010年以后,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開始大幅飆漲,各大企業(yè)、學校、研究機構等紛紛加快研發(fā)腳步搶占先機,到2016年創(chuàng)下年申請量超5萬件的記錄。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出現(xiàn)回落,為39167件,標志著人工智能專利發(fā)展趨于成熟。

圖表1:2010-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單位:件)

分地域來看,專利申請數量是核心技術實力的重要寫照,在人工智能時代,中國一改以往在核心技術上落后的情況,逐漸走在世界前列,成為掌握前沿技術的重要玩家。數據顯示,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人工智能領域專利申請量最高的國家,占比達到37.1%。而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又主要來自北京、廣東、江蘇、上海和浙江,其中北京申請和授權的人工智能專利數量超過1萬件。

圖表2:全球人工智能專利申請地域分布(單位:%)

雖然中國在專利申請量領先,但美國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實力依然領先,因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前十專利人中,有3家來自美國,且占據了前兩個席位,而我國僅有國家電網入圍,排在全球第四。

圖表3: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前十專利人專利申請量(單位:件)

另外,從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來看,全球人工智能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機器人、以及當下最熱門的機器學習(如神經網絡、人機交互、決策樹、模糊邏輯等)等方向。

其中,申請量前三大領域分別為機器人、語音識別和神經網絡,分別占比31%、22%和20%,三者共占73%份額。機器人、機器學習作為應用性較強的技術,專利申請的增長幅度更快。同時,基于二者技術的高度相關性,機器人、機器學習的專利申請數量發(fā)展趨勢呈現(xiàn)高度近似。

圖表4: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細分領域分布(單位:%)

論文產出:中美遙遙領先

1998-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領域論文、期刊數量大幅增長,總數突破63萬篇。其中,在2001-2007年和2012-2016年兩個階段,年均增長率更是超過10%;2008-2011年增速有所下滑。

分國別來看,1998-2018年,美國是全球人工智能領域論文產出量最多的國家,累計達到14.91萬篇;中國以14.18萬篇位居第二,與美國差距不大;英國排在第三,論文產出量僅有4.12萬篇,和中美兩國差距明顯。

圖表5:全球人工智能論文產出量前十國家(單位:篇)

近年來,中國人工智能論文產出取得迅猛發(fā)展,全球占比已從1998年的5.52%增長至2017年的26.63%,反映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實力顯著提升。中國人工智能論文產出最多的機構是中國科學院,累計超過1萬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排在第二、三位。

科研環(huán)境:關注度回升

相比企業(yè)等其他機構,科研機構通常具備一定的規(guī)模團隊,擁有較為先進的實驗室和研究設施,也能夠持續(xù)性地培養(yǎng)人工智能高端人才?;谏鲜霰容^優(yōu)勢,各國科研機構都站在了人工智能技術理論的發(fā)展前沿。

根據DBLP索引的文獻數據統(tǒng)計,2015年,科研機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關注度達到最高,共有246家科研機構發(fā)表過論文,機構內學者數量達1438人,2016年有所降溫,但2017年又再次回升。

圖表6:人工智能在科研領域的關注度(單位:家,人)

各國來看,美國人工智能研究機構數量和學者數量最多,占全球比重均超過四成;加拿大科研機構數量第二,占比8%;中國學者數量第二,占比11%,科研機構數量與英國、印度相當。

圖表7:全球人工智能發(fā)文科研機構數量占比前十國家(單位:%)

圖表8:全球人工智能發(fā)文學者數量占比前十國家(單位:%)

此外,全球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STEM)畢業(yè)生每年都在增加,中國則擁有最多STEM畢業(yè)生。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有470萬畢業(yè)生來自STEM領域,且有3萬名STEM博士生;印度超過美國,以260萬STEM畢業(yè)生排在第二。

圖表9:全球各國STEM畢業(yè)生數量(單位:萬)

技術競賽:中國企業(yè)積極

根據Kaggle上發(fā)布的競賽數據,目前全球正在進行的人工智能技術競賽有19個,已經結束歸檔的競賽達275個。競賽內容涉及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物體檢測、分類問題及預測型問題等。

以物體分類準確度為例,在每年舉辦的大規(guī)模視覺識別挑戰(zhàn)賽(ILSVRC)中,從2015年最佳人工智能系統(tǒng)的表現(xiàn)便超過人類95%的水平,2017年的ILSVRC競賽上,人工智能系統(tǒng)的分類準確度已經達到97.5%。

圖表10:2010-2017年ILSVRC最佳分類準確率(單位:%)

?

近年來,中國企業(yè)也開始重視并積極舉辦和參加人工智能挑戰(zhàn)賽,并取得優(yōu)異成績。例如,今年舉辦的CVPR中,騰訊音視頻實驗室和武漢大學陳震中教授聯(lián)合團隊在圖像壓縮挑戰(zhàn)賽(CLIC)獲得冠軍,展示出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正走在全球前列。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