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資源獲悉,2018年前11月,國內新能源專用車共計生產7.4萬輛,共計銷售5.21萬輛。與去年相比,今年產銷量出現(xiàn)下滑趨勢。據(jù)預測,今年新能源專用車產量有望突破10萬輛,而銷量很難突破10萬輛。
從歷年的產銷數(shù)據(jù)來看,11月、12月都會是車企沖量的關鍵月份。從今年11月份的產銷量可以分析,今年12月份也會是一個產銷量旺季。不過,行業(yè)專業(yè)人士稱,2018年新能源專用車產銷量年底增量不會太大。這是因為很多車企面臨著資金壓力,且無力墊付國補和地補,不愿意生產與銷售新能源汽車。
產多銷少,2018年庫存依舊難消化
據(jù)了解,很多新能源物流車運營商都缺車,這是因為今年很多車企不愿意生產車。不過,從前11月新能源專用車產銷量數(shù)據(jù)看出,今年前11月有近2.2萬新能源專用車庫存。而運營商所說的缺車,實際上并不完全準確,只是針對特定的車企而言。
從上圖可以看出,大部分企業(yè)產量大于銷售,如開瑞新能源、北汽新能源和東風股份等。另外,少部分車企在消化2018年以前的車,今年銷量大于產量,如成都大運等。
據(jù)了解,許多運營商缺車的原因,是因為車企車輛面臨著更新?lián)Q代,老款車存量不夠,新款車只在試運行階段,無法批量生產。
(1)產量方面:開瑞新能源遙遙領先,瑞馳新能源和東風集團排名前三
產量方面,今年開瑞新能源的新能源物流車生產比較猛,產量超過1.2萬輛,趕超了東風集團、瑞馳新能源和東風股份,排名第一。不過,如果以東風系計算,則開瑞新能源和東風系產量相差不大。
開瑞新能源的擴張速度,超過了行業(yè)其他企業(yè)速度。而一向產量第一的東風系,自東風特汽與沃特瑪合作停滯,產銷量也受到一定影響,今年東風股份和東風集團合計生產1.15萬輛。而瑞馳新能源依舊保持著高的產量,共計生產0.6萬輛,排名第三。
(2)開瑞新能源成為2018年銷售黑馬,瑞馳和東風有所靠后
銷量方面,2018年前11月,開瑞新能源約計銷售了0.8萬臺,成為銷售冠軍。之所以有這么高的銷量,與開瑞新能源的戰(zhàn)略規(guī)劃目標和銷售模式有關。開瑞新能源的主張“4S+”模式,是一種基于對新能源物流及商旅終端市場的服務場景深度理解下打造的服務產品,是對傳統(tǒng)服務渠道進行全方位的賦能與升維。
2018年前11月新能源專用車銷量突破2000輛的車企只有8家,分別為開瑞新能源、瑞馳新能源、東風集團、山西成功、陜西通家、江淮汽車、一汽客車(大連)、成都大運;銷量超過1000臺的企業(yè)有5家,北汽新能源常州、東風股份、吉利商用車、湖北新楚風和南京金龍等。從圖表可以看出,今年大部分車企銷量過少,銷量多集中在部分企業(yè)手里。
此外,在細分市場領域,微面銷量較高的幾家企業(yè)為開瑞新能源、瑞馳新能源和成功汽車。而輕卡市場中,東風一直是領頭羊,其次是江淮、吉利商用車等。
廣東保持高增長,安徽、河南、陜西市場依舊火爆
2018年前11月新能源專用車市場中,廣東省銷量第一,銷量在1.6萬以上,市場主要集中在深圳、廣州、東莞和佛山等市區(qū);排名第二的是安徽,約計銷售6500以上,銷量多集中在合肥、蕪湖;排名第三和第四的省市為河南和陜西,銷量在3000以上。在這些高銷量的城市中,大部分都是地補優(yōu)厚,路權開放,政策較好的省市。
總結:2018年,新能源專用車市場普遍不好,產銷量與去年相比有所減少。一方面與補貼退坡有關,另一方面與企業(yè)資金壓力有關,不愿意生產與銷售新能源專用車。在前11月,開瑞新能源的產銷量保持第一,而瑞馳新能源、東風汽車、成功汽車、陜西通家和北汽新能源等排名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