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發(fā)展7納米及其以下先進制程的只剩下臺積電、三星及英特爾3家公司。其中,臺積電2019年最快都要試產(chǎn)5納米制程了。而相對于國內(nèi)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雖然也表示也不會放棄先進制程研發(fā)。不過,技術水準與業(yè)界至少差了兩代以上,已量產(chǎn)的最先進制程還是在28納米制程上。對此,參與投資中芯國際的上海市政府日前在工作報告中表示,中芯國際的14納米制程將于2019年量產(chǎn)。
根據(jù)媒體報導,中芯國際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設置有8英寸及12英寸晶圓廠。其中,上海市的12英寸晶圓廠建設于2016年,整個投資計劃共斥資近百億美元。未來,預計將發(fā)展14納米,10納米,7納米等制程,滿載產(chǎn)能可達每月7萬片。
對此,2018年1月底,中芯國際宣布參與子公司中芯南方的投資,并且導入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及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三方同意向中芯南方分別投資15.435億美元、9.465億美元及8億美元,使中芯南方的注冊資本額由2.1億美元,增加到35億美元,而三方的持股比例也分別達到50.1%、27.04%及22.86%。累計,三方對中芯南方的投資總金額將為102.4億美元,資金主要用于14納米及以下制程的研發(fā)生產(chǎn)制造。
根據(jù)中芯國際2018年第3季的財報顯示,28納米的營收占比下降到了7.1%,相較2017年同期還有8.8%的比例。至于,其占比下降的原因是,28納米存在全球性產(chǎn)能過剩問題。因此,在產(chǎn)能過剩的狀況下,28納米制程不會進行更多擴張,預計要到2019年下半年才會出現(xiàn)新的28納米產(chǎn)能。
而在28納米制程節(jié)點之后,中芯國際還將推出14納米FinFET制程。據(jù)之前相關媒體的報導指出,在中芯國際找來前三星與臺積電高層梁孟松坐鎮(zhèn)之后,其14納米制程良率已達95%,進展符合預期,并且已經(jīng)進入了客戶導入階段,當前正在進行驗證及IP設計中。中芯國際也指出,未來首個14納米制程客戶將來自手機芯片產(chǎn)業(yè),預計會在2019年上半年量產(chǎn)。
中國的龍芯現(xiàn)在怎么樣了?
關于龍芯的簡介
一直以來,因為曾經(jīng)漢芯騙局以及可能存在的故意混淆,很多人對龍芯要么不了解、要么誤解,還有人是因為沒看到龍芯CPU出現(xiàn)在普通電腦中從而認為龍芯也是騙局。就此問題我在這里簡單介紹一下龍芯是怎么回事。
龍芯的團隊:
龍芯團隊由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胡偉武任總師于2001年起步,并于2002年正式獲得立項并得到500萬人民幣的研發(fā)資金,至2010年龍芯團隊成立公司以前,總共獲得國家資金五億人民幣,對比英特爾公司2015年一年的研發(fā)投入124億美元,龍芯九年間的資金合計連人家一年的零頭都差遠了。不過很奇怪,龍芯已經(jīng)七年多沒拿扶持資金了,還是有大量帖子到處宣揚龍芯騙經(jīng)費,而且動不動就指責龍芯騙取上百億千億經(jīng)費!
龍芯的指令集:
一開始龍芯直接采用了MIPS指令集,在金融危機期間購買了MIPS指令集527條指令的永久授權,后來根據(jù)自己的規(guī)劃修改并增加到1907條指令,因此現(xiàn)在是具備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龍芯指令集(loogISA),已經(jīng)不能叫做MIPS指令集了,1907條指令基本情況如下:
源自MIPS的指令:
216條MIPS基礎指令,獲得永久授權;
311條DSP指令,獲得永久授權。
龍芯自主指令:
MIPS基礎指令擴展——148條loongEXT;
虛擬機擴展——5條loongVM指令;
二進制翻譯擴展——213條loongBT;
向量指令擴展——1014條loongSIMD。
龍芯目前的型號命名:
龍芯1系列:分別是面向嵌入和低端應用;
龍芯2系列:面向高端嵌入、特種應用、服務器、桌面;
龍芯3系列:用于PC、服務器、高級特種應用,其中3A是四核、3B是八核。
龍芯7:目前定位是橋片,也就是南北橋芯片,現(xiàn)只有一款龍芯7A-1000,其中還集成了龍芯自研的第一款GPU,估計其圖形性能不會比十年前的主板集顯更好,但至少普通日常應用是可以的,而且該橋片支持獨顯,可以用英偉達或AMD的顯卡來提高性能,并且龍芯正在與英偉達開展合作。
龍芯的性能:
2015年,基于大改內(nèi)核GS464E、使用國內(nèi)40nm低速工藝制造的主頻1GHz的龍芯3A-2000四核CPU的單核性能測試SPECCPU2006分值6~7分,達到了GS464單核的3倍左右;2016年最高主頻1.5GHz的龍芯3A-3000測SPECCPU2006單核分值11、四核分值36,也就是說SPECCPU2006測試下,龍芯GS464E內(nèi)核的每GHz得分為7分,超過了armCPU的5~6分,但距離AMD和英特爾的每GHz得分10~15分還有距離,具體一點對比的話,龍芯3A-3000四核CPU在1.5GHz主頻下性能大約有主頻3.2GHz的i5-4460的三分之一;已經(jīng)在研的龍芯3A-4000繼續(xù)進行內(nèi)核優(yōu)化,計劃每GHz分值提高到10分以上,龍芯3A-4000預計2019年面世,如果實現(xiàn)性能預期,就意味著內(nèi)核效率趕上AMD了,如果主頻再達到2GHz,那么性能就可以達到7代i5的一半或以上,那么單從性能方面就沒有障礙了。
龍芯的經(jīng)營:
當然,微軟和谷歌不可能給龍芯做兼容,因此雖然龍芯通過二進制模擬X86指令的方式實現(xiàn)了安裝運行WindowsXP,但較大軟件和專業(yè)性的軟件(比如PS、股票、游戲等軟件)還不能使用,這樣一來龍芯還不能正常使用Windows和安卓,那么龍芯目前就無法進入消費產(chǎn)業(yè)領域,普通用戶自然就看不到龍芯處理器。所以,龍芯團隊于2010年離開中科院成立龍芯公司開始自負盈虧以后,起步靠北京市政府天使投資近兩億人民幣維持存在,從低端嵌入領域起步,擴展到行業(yè)領域和特種、定制領域,畢竟作為企業(yè)得自己賺錢生存,能活下來才談得上理想,不過龍芯在行業(yè)領域混的還不錯,上到網(wǎng)絡服務器、存儲服務器、衛(wèi)星用的抗輻照處理器,中到行業(yè)定制電腦、機頂盒、電視機CPU、軍用指揮控制系統(tǒng)、高溫高壓等特種處理器,下至紅綠燈、充電樁等低端嵌入等等應用場景都在做。2015年底時龍芯實現(xiàn)扭虧為盈,根據(jù)2017年龍芯總裁兼龍芯總師的胡偉武的說法,龍芯公司納稅額已經(jīng)比當初國家投入資金還多了。
胡偉武說,以前龍芯連英特爾的影子都看不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看清背影了,預計到2020年,龍芯從性能上可以看到英特爾的后腦勺,并在局部形成體系,在行業(yè)市場領域應該能做到國內(nèi)企業(yè)第一位,之后會擴展業(yè)務逐漸向消費領域進軍,爭取到2030年后能與英特爾、AMD、IBM同臺競技。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