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華擎科技并未披露具體會搬到哪里,只是提到“完全遷移生產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公司初步計劃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東南亞地區(qū),如越南和馬來西亞。這些地區(qū)不僅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在出口美國時可享受一定的關稅優(yōu)惠政策?!?/p>
華擎科技表示:“在過渡階段,我們可能會自行承擔部分成本上漲的壓力,并適度提高部分產品價格以反映成本變化。但鑒于市場競爭依然激烈,提價舉措將慎之又慎。”
據了解,此次新關稅政策涵蓋了電子產品和計算機硬件等眾多品類,后續(xù)這類產品價格預計將會大幅上漲。
事實上,華擎科技遷出中國大陸的這一決定并非個例。近年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電子制造企業(yè)開始重新審視其全球產業(yè)鏈布局。一些企業(yè)為了規(guī)避關稅,不得不選擇將生產基地遷往其他國家和地區(qū)。
在此之前,作為全球第二大顯卡生產商、擁有索泰/映眾/萬麗品牌的栢能集團,也將總部從中國香港遷到了新加坡,部分顯卡生產線遷到了印尼,以規(guī)避美國的高關稅。
另外,還有廣達、仁寶等知名代工廠,目前也已紛紛在東南亞設廠。
至于同樣在中國有生產線的微星、華碩、技嘉等其他品牌,暫時還沒有動作。
美國加征關稅的初衷是為了保護本國產業(yè),但現(xiàn)實卻導致了全球產業(yè)鏈的重組。這不僅對中國制造業(yè)造成了影響,也深刻改變了全球硬件產業(yè)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