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太陽能需要單獨立法

時間:2012-03-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我們了解到您在兩會期間的議案是建議風能和太陽能要單獨建立法規(guī),這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

  問:我們了解到您在兩會期間的議案是建議風能和太陽能要單獨建立法規(guī),這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

  王計: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對《可再生能源法》進行了反復研究,發(fā)現它確實在宏觀上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但涉及到具體實施層面上發(fā)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是因為現在的法律、法規(guī)沒能對其進行有效的約束。

  這次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要“制止太陽能、風電盲目擴張”,他用到“制止”兩個字,說明國務院已經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了。這件事情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這和我們在市場開發(fā)過程中的體會不謀而合。我們發(fā)現風能、太陽能的開發(fā)程序、透明機制、法定程序上都存在缺陷。在國家大力開發(fā)新能源的宏觀政策指導下,就應該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調研、進行法律上的規(guī)范,讓參與的企業(yè)、有意向的投資人和參與開發(fā)的貢獻人都做到有法可依。

  現在的情況是一個地方一個政策,都根據地方的發(fā)展需要,甚至為了短期的GDP和招商引資指標,把風能資源這種惠及子孫后代的重要資源和當前的業(yè)績捆在一起,因此帶來很多問題,如開發(fā)不科學、設置的門檻不合理、設定的程序不透明以及整個參與過程出現很多不公平現象。

  問:您說的不公平現象,能舉個例子嗎?

  王計:比如一個地區(qū)根據測試有20萬千瓦的風能資源,國家也批準了。地方上就會將風能資源變?yōu)檎猩藤Y源,當做完成“招商引資”指標的手段,要求所有意欲參與開發(fā)的制造企業(yè)都要在當地建廠,要求甲投10個億,乙投5個億,丙投8個億。地方招商引資也給了很多優(yōu)惠政策,例如土地出讓、稅收減免或優(yōu)惠等等,最后的結果是,20萬千瓦的風電場開發(fā)出來了,同時遺留了一大批沒有訂單可做的企業(yè),導致大量的農田被占用、大量的工廠被閑置、大量的投資被浪費、工作人員就業(yè)之后再失業(yè)。如果每一個有風能資源的地方都這么做,中國要建多少風電設備制造企業(yè)?配套多少制造資源?將來這些制造能力往哪里去?當地政府只在其任期內負責,甚至有的人任期都沒到,談完了人就走了,新來的人有新思維。這種沒有法規(guī)約束的人為操縱太嚴重了,使國家很多寶貴資源錯過了發(fā)展機會。風電是這樣,太陽能也是這樣。

  正好總理報告的這句話和我們的市場感覺呼應上了,國務院的明確態(tài)度與我們在市場上遇到的問題和尋求的期待是一樣的。

  問:現在中國企業(yè)“走出去”已成必然趨勢,您能否談談中國企業(yè)在這方面還將面臨哪些挑戰(zhàn)?

  王計:其實我還提了一個修改標準化法的建議。現有的標準化法已經好幾十年了,現在的中國,無論是知識產權保護、打擊假冒偽劣,還是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標準的作用舉足輕重。

  很多人說標準的修訂和提高很困難,有些地方政府為了保護本地區(qū)企業(yè)和稅收,對標準的設置層次和技術門檻調整往往很消極,過多地考慮了區(qū)域的眼前利益。也有一些企業(yè)會因為門檻設置得不合理導致工廠關門失業(yè)。所以我們就要考慮綜合這些因素來思考標準的設定應該怎樣走才算合理。每一項標準的修訂,都應該有合理的程序,從標準的提出、修改、試行到頒布,應該是一個讓社會參與的過程,讓跟這個標準有關的企業(yè)能夠進入到這個標準的討論中去,取多數人的、代表未來前景的意見,不能湊合和將就。同時又要把握一個尺度,不能設置得太高,限制了中國企業(yè)的發(fā)展。

  據我所知現,在標準化法的修訂已經在醞釀了。過去別人老用標準限制我們,不讓我們“走出去”,現在我們已經走到自身要求提高標準、希望用標準拉動企業(yè)技術進步的層面,更希望國家在向國際標準接軌的過程中給予政策支持?,F在企業(yè)自身有了這個動力,不再是滿足于“溫飽型”企業(yè),而是渴望創(chuàng)新、渴望有推動力、渴望有引導。這樣一來,標準水平的提高是一個緊迫任務,這和建立創(chuàng)新型國家是息息相關的。

  問:大家都在競爭,都說如果我不搶占制高點,未來就落后于人了。

  王計:是,有一個辦法就是低價去參與惡性競爭,但是我們沒有這么做,而是放慢腳步,參與投標但不放棄自己的原則;再就是苦練內功。

  風電裝備在國外發(fā)展幾十年了,我國用這么幾年的時間就成為風電裝備大國了,這個成長太快,是拔苗助長,這個成長過程一定是“缺鈣”的。

  問:這種“缺鈣”會導致什么后果?

  王計:后果就是老受傷、老出問題,就像個高個人經常受傷一樣,摔倒之后就骨折。任何一項技術都有它漸進成長的過程,成長太快,企業(yè)或者產品是很難長久持續(xù)的。

  去年我們也提出不要去爭行業(yè)排名,名次沒有太多實質意義,有意義的是內涵。要對用戶負責,要通過不斷的技術進步,努力把產品做到極致,不要盲目去追求數量。

  我們現在是世界上唯一能做到“六電并舉”的企業(yè)。水、火、核、風、太陽能、燃氣“六電并舉”,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同行具有這樣完整的發(fā)電設備供貨能力。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onnectcrack.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